残协工作制度和职责 残协工作制度 一、会议制度。每年召开一次残疾人代表会议,由协会主席报告年度残疾人工作,提出下一年工作意见,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会议研究和讨论村残疾人工作,制定阶段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二、工作记录制度。建立健全全村残疾人及家庭的基本情况档案,及时记录残疾人各类需求(残疾人就业、教育培训、康复、帮扶等)及办理情况,及时记录各种会议、各类活动、大事记等情况,及时记录走访残疾人家庭情况。 三、家访制度。专职委员要对本辖区的各类残疾人进行定期家访,低保困难家庭和瘫痪在床残疾人、高龄、孤寡残疾老人每周家访一次,家访中要倾听残疾人的反映、需求和改进意见,做好记录,把各级残联和政府的优惠政策向残疾人进行宣传,对自己能够解决的事情要尽量帮助其办到时,对不能够马上解决的,要向上级领导汇报把矛盾解决在基层。 四、开展活动制度。村应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本村残疾人开展适合残疾人特点的各类文化体育活动,丰富残疾人的精神文化需要,引导、帮助、教育残疾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参与村生活,努力实现自身价值。 五、档案管理制度。对本辖区内残疾人建立一人一档,详细掌握每个残疾人情况,按照残疾人类别分类登记残疾人档案,掌握每类残疾人情况,随时整理登记残疾人康复需要、培训、教育、就业情况,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档案收集归档工作,及时登记、建立档案,年度未核查整理全年度档案,不遗不漏,实行规范化管理,建立档案利用情况登记薄,逐步完善档案管理工作。 六、扶助残疾人制度。残疾人与村公民平等参与集体管理,认真落实《残疾人保障法》及上级对残疾人扶助的规定,鼓励、支持有劳动能力、技术专长的残疾人从事个体经营,对从事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和服务的残疾人,要从信息、经营、技术、物资等方面给予扶助,动员残疾儿童入学、使残疾儿童都能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对残疾儿童、残疾人子女免除学费,在残疾人及家庭遭受特殊困难、灾害时,村优先给与安排和解决,在本村开展“帮、包、带、扶”的“四个一”助残扶贫活动,帮助残疾人摆脱贫困。 七、联系通报制度。村残协每季度将本村开展残疾人活动,及时向上级残联反映汇报,特殊情况随时上报,以便上级残联有关部门及时掌握情况,处理有关问题。 残疾人专业委员会必须做好的十件事 一、完成落实好乡镇残联和村党支部、村委下达的各项任务。 二、详细掌握本村残疾人基本情况。 三、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