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形势下教师应如何应对? 教师这职业就是在吃一碗良心饭,要充满爱心,富有责任感。外出学习一个多月后回来,我不停地在思索:新课程改革形势下我们这些教师应该怎样扮好自己的角色?该怎样去学习、工作、去应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武汉市教师的工作精神风貌、工作热情、工作意识观念,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他们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看法与我们大不相同:我们最多的是把教师这职业作为一项谋生的手段,作为耐以生存的依靠,对工作缺乏动力、热情。多的是对工作待遇的不满。而他们更多的是把教师这职业当作社会赋予自己的一份责任,他们对工作是更多地研究、提高,不断严格要求自己,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为社会多作贡献。这些不同存在这许多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在这里我不去深究,我现在就我学习的所见所闻及武汉的教师工作情况结合我们教师的现状,从两方面谈谈现形势下我们教师该怎样应对?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教育学生要“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要求。在这种背景下,要求教师。 首先要解放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增强服务意识。 最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新课程指导纲要突破了以往历次教学改革着重从教师教的角度研究变革教的方式转为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变革学的方式。也就是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能力,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能力和创造性学习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我国传统的教与学,教师是“主演”,学生是“听众”,知识的传授更多地是以灌输的形式进行;而新课改的要求,就是要打破这种教学方式,教师应只起“导演”作用,学生才是教学过程中的“主演”。教师应从“施教者”转变为“引导者”,从“独奏者”转变为“伴奏者”;从“教书匠”转变为“研究员”,彻底改 变以往的教师为中心的主体论,确立学生发展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搭建表演的舞台,让学生在学习的舞台上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教师要改变知识传授者这一传统角色,成为促进学生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整个个性和谐、健康发展的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现代科学知识数量多且发展快,教师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