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的几个主要概念 (一)、新的课程理念是什么? 新的课程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即指:全体学生的发展、全面和谐的发展、终身持续的发展、个性特长的发展、活泼主动的发展。 (二)、课程的涵义是什么? 课程是学生在学校或者在教师的组织下所获得的全部经验的总和。 (三)、教学的实质是什么?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其实质是“交往”。 (四)、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及特征是什么? 1.自主学习:自定目标、自我指导、自我强化、自我监控。 2.合作学习:团队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3.探究学习:创设情境(独立选择、发现问题) 探究活动(经历过程、情感体验) 获得发展(掌握方法、建构知识) (五)、教师应该有哪些行为转变? 接纳:学会沉默与倾听。 关注:注意学生的需求与问题。 交流:友善的对话与沟通。 帮助:进行澄清与引导。 二、新课程操作的十个焦点现象 1.独立思考与小组讨论。2.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 3.责任分担与同伴合作。4.课堂秩序与课堂活跃。 5.课时任务与情况分离。6.言多人少与言少人多。 7.课前预习与课后阅读。8.学习容量与学习质量。 9.日常教学与公开观摩。10.表扬鼓励与严格要求。 三、新课程涉及的十个热点问题 1.注重以人为本。2.教师角色行为。 3.学生学习方式。4.把握三维目标。 5.多元智能理论。6.建构主义观点。 7.范例教学思想。8.课堂教学评价。 9.加强科学普及一。10、人文精神塑造。 四、什么是三维目标 (一)正确理解三维内涵 1、知识与能力目标。“总目标”的 6-10条是对课程中知识与能力的具体规定,是“知识和能力”教学的基本依据。我们要深入钻研新课标,了解新课标中的知识能力要求与旧大纲比较有什么变化,从而正确把握新课程“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如,阅读教学,旧大纲要求“能理解主要内容,领会中心思想,有一定的速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新课标则要求“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此外,还有阅读量阅读速度方面的要求,以及强调积累与语感的培养,这是旧大纲所没有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这是新课标所特有的。“总目标”第五条是有关过程与方法的要求,倡导“探究性学习”,强调在实践过程中学习。“过程”,重在“亲历”。“识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都要让学生亲历过程,在过程中学习,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