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气道的管理z重症医学科教学目标•掌握人工气道的定义•掌握人工气道的目的•了解人工气道的类型•掌握人工气道的护理人工气道是指将一导管经口/鼻或气管切开插入气管内建立的气体通道。目的纠正患者缺氧状态改善通气功能有效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连接呼吸机监测呼吸力学参数人工气道的建立条件:当自然气道不再行使其正常功能时指针:气道受损需要进行气道保护呼吸衰竭人工气道的分类分类:气管切开气管插管鼻咽通气道口咽通气道气管内气道咽部气道口咽部气道•作用:防止舌后坠阻塞呼吸道,预防病人咬伤舌头,吸痰,无创通气。鼻咽部气道•由鼻孔置入咽部的人工气道•作用:保护上气道,以防止被松弛的舌头所阻塞,减少吸痰对鼻粘膜的损伤。•适用于清醒的病人。气管插管•将一特制的气管内导管经声门置入气管的技术称为气管插管。•作用:这一技术能为气道通畅、通气供氧、呼吸道吸引和防止误吸等提供最佳条件。气管导管的深度及导管内径选择•口插管内端到门齿的距离(CM)•男性:22-24;内径7.5-8.5mm•女性:21-23;内径7.0-8.0mm•儿童:>2岁(年龄/2+12,或体重(KG)/5+12)(内径(年龄/4)+4mm)•小儿:<2岁(一般插入12cm)<1岁(插入深度小于12cm)气管插管外径15mm的接头带刻度的导管单向阀X线显示线指示球气囊充气线CuffMurphyeye气管插管固定胶布固定法绳带固定法弹力胶带固定法支架固定法检查气管插管位置的方法•听诊听诊胸部和上腹部,来确定插管在气管内还是在食道内。•观察若双侧胸部膨胀一致,证明插管在气管内;若气管插管内有冷凝湿化气,证明插管位于气管内。•胸片插管尖端应位于隆突之上2—3cm金标准。环境管理有条件:将患者置于有空气净化设施病房无条件:将患者安置在单人房间保持病室温度在22~24℃,相对湿度50~70%定时开窗通风,限制探视与陪护进入病室应戴口罩,有上呼吸道感染者避免入内人工气道的管理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气囊的作用机械通气时,保证潮气量防止口腔分泌物及胃内容物误吸协助气管导管的固定1、气囊压力监测:每日监测2、气囊充气量:25-30mmHg为减少气囊对气管壁的压力,在对气囊充气时可采用两种方法:最小闭合容量技术(MOV)最小漏气技术(MLT)人工气道导管的气囊管理最小闭合容量技术(MOV)定义:气囊充气后,在吸气时无气体漏出。步骤:1.听诊器置于气管处,向气囊内注气直到听不到漏气声为止。2.然后抽出0.5Mml气体,可闻及少量漏气声。3.再注气,直到吸气时听不到漏气声为止。优点:1.不易发生误吸。2.不影响潮气量。3.有助于气道内导管的固定。缺点:比MLT易发生气道损伤。最小漏气技术(MLT)定义:气囊充气后,在吸气时有少量气体漏出。步骤:1.同MOV。2.然后抽出气体,从0.1开始,直到在吸气时听到少量漏气为止。优点:减少潜在气道损伤(与MOV相比)。缺点:1.易发生误吸。2.对潮气量有影响。3.导管移位。4.气囊上气管黏膜干燥。人工气道的温湿化正常的上呼吸道黏膜有加温、加湿、滤过和清除呼吸道内异物的功能。建立人工气道以后,呼吸道加温、加湿功能丧失,纤毛运动功能减弱,造成分泌物排出不畅。因此,进行呼吸道温、湿化非常重要。温湿化方法及装置湿化器(加热、非加热)雾化加湿给药气管内持续滴注温湿交换过滤器(人工鼻)吸痰的指征病人咳嗽或者有呼吸窘感气道压力上升,呼吸机高压报警。血氧分压或者血氧饱和度下降。听诊气道或胸腔有痰鸣音时。选择合适型号的吸痰管•吸痰管长度应选择比气管套管长4-5cm,粗细为气管插管内径的1/2或略小于人工气道内径的1/2。•气管插管-吸痰管•7mm-10FR•7.5mm-12FR•8mm-14FR•8.5mm-14FR•9mm-16FR•0.33mm≈1FR吸痰过程中的监测项目•生命体征:血压、SpO2、心率、心律、呼吸频率和呼吸形态……•吸痰次数、痰量及性质•患者的主观感受•有无气道内出血的表现痰液粘稠度的判别标准•Ⅰ度(稀痰)痰如米汤或白色泡沫样,吸痰后,吸引器连接管内壁上无痰液滞留•Ⅱ度(中度粘痰)痰的外观较Ⅰ度粘稠,吸痰后有少量痰液在吸引器连接管内滞留,但易被水冲洗干净。•Ⅲ度(重度粘痰)痰的外观明显粘稠,常呈黄色,吸痰管常因负压过大而塌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