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FZ /QDJ12 —A 热处理操作规程 1、主题内容与使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热处理设备评定、操作规范的内容和准则。 2、引用标准 API Spec6A 《井口装置和采油树设备规范》 3、总则 产品的热处理必须在已经过定期检定并合格的热处理设备中进行。炉子的检定周期为半年。 4、对热处理炉及监控设备的要求 4.1、对热处理炉的要求 4.1.1、炉衬完好,无明显损坏; 4.1.2、电阻丝齐全,电极接触牢固; 4.1.3、炉底平整,无裂纹; 4.1.4、保温材料完好无损; 4.1.5、热处理炉各处的温度应分度均匀,温差不大于 14℃(这就需要炉子空间的前、后、左、右及底部都要有电炉丝分布,炉膛的功率密度一般在 100-110kw /m3 左右) 4.1.6、温度传感器(热电偶)插点正确(在工作区域)并且分布均匀、合理。馈线两端(热电偶与圆盘平衡记录仪或温度显示器)连接可靠。 4.2、仪表 4.2.1、温度控制器的控制精度为:±5℃; 4.2.2、温度显示器(平衡记录仪)以及热电偶,必须在检定有效期之内。检定周期为一年。 5、装炉 5.1、装炉前的准备工作 5.1.1、检查设备、仪表是否正常,尤其是注意炉门起闭自动断电装置是否良好,并将炉膛清理干净。 5.1.2、核对任务单与待处理工件以及工艺卡是否相符,检查工件最大壁厚与工艺是否相符。 5.1.3、熟悉工艺全过程,考虑好装(出)炉方法,并准备好必要的工夹具及吊具,保证在淬火时工件能快速浸入淬火液中。 5.1.4、对不允许表面氧化脱碳的工件需要进行必要的防护,如在加热炉内装入适量的木炭或铸铁屑等。 5.1.5、如果是热炉装炉,检查炉温是否与工艺要求相符。 5.2、装炉温度 5.2.1、对于截面>250m m 的大型铸钢件、形状复杂的铸钢件、高温钢、高碳钢、铸铁件的退火、正火、淬火等采用≤250℃装炉,随炉缓慢升温或分段升温。 5.2.2、对于一般工件的退火,采用550-560℃装炉,装炉后保温 1 小时左右再随炉升温。 5.2.3、对于一般低碳钢及低合金钢且形状简单的中小型铸件的正火、淬火及退火,为减少氧化脱碳,采用到工艺设定温度或高于工艺设定温度 100-300℃装炉。 5.2.4、如果工艺文件上对装炉温度另有规定时,则按工艺文件之规定执行。 5.3、铸件在炉中的摆放 5.3.1、根据热处理种类(如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铸件的结构特点和批量大小,设定摆放形式。淬火处理需要考虑方便地在高温下快速吊运。 5.3.2、铸件应均匀摆放在炉中的有效加热区内。离底面距离不小于 30m m ,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