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中小学信息技术《封面设计》的新课讲授与归纳总结)请联系个人教学和网培学习实践,举例说明你对新课程教一、传统课堂活动的特点1.传统课堂教学以书本知识为本位书本知识的学习(或曰学习间接经验)能促进学生认知的进展。但是,不能因此忽视直接经验的作用,这是因为,没有一定的直接经验,就难以理解和掌握间接经验。传统课堂教学没有给予直接经验应有的重视,实际上成为可有可无的东西。这样,在课堂上,老师教学就等同干教书,学生学习就等同于读书。这种以书本知识为本位的教学必定导致以下弊端。2.传统课堂勤学以老师为本位老师与学生,教与学,这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最基本的一对关系。它包括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和教与学双方的工作关系(教学关系)。在对待这对关系上,传统课堂教学片面强调老师和老师的教,形成了以老师为本位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课堂教学改革必须实现主体本位的转移,即由以老师为本位转向以学生为本位。强调以学生为本位并不否认老师的主体性,而是要摆正两个主体的位置和关系,在教学中,学生主体是归宿,是核心,老师主体是为其服务并受其制约的,老师的主体性只有在成全学生的主体性的过程中才能得到体现。3.传统课堂教学以教案为本位 以教案为本位,是传统计划教学的需要。在传统教学看来,课堂教学是按计划进行的,每节课无一例外地必须完成规定的教学进度(课时任务),这样一课时跟着一课时循序渐进地完成所有的教学任务。怎样做到这一点呢?那就是按教案上课。每节课的内容和进程都具体地甚至按时间顺序分解在教案里,课堂教学就像计算机输出规定程序一样,是教案的展开过程。从老师的角度说,根据教案里设定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培育”、“引导”、“进展”了学生,教学任务就算完成了,教学目的就算达到了,至于学生是否改变了、进步了、提高了,则是不重要的。所以,以教案为本位实际上也就是以老师为本位,教案反映的是老师的教学过程(设计),而不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制造)。4、老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的回答,若不,就努力引导,直到达到预定的答案为止。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扮演着配合老师完成教案的角色,其中最出色、活跃的是少数好学生。于是,“死”的教案成了看不见的手,支配着"活动"的学生;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老师是主角,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甚至是“观众”与“听众”。 二、网络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