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防治法》学习01020304目录责任内容制度概述点击添加文本概述01点击添加文本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病原体中大部分是微生物(病源性细菌、病毒、立克次体),小部分为寄生虫,寄生虫引起者又称寄生虫病中国目前的法定传染病有甲、乙、丙3类,共39种概念传染病点击添加文本概念传染病防治法是调整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点击添加文本立法修订修订时间20044198931986211978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通过《国境卫生检疫法》颁布《急性传染病管理条例》点击添加文本立法修订修订目的强调各级政府、政府有关部门在传染病防治中的责任突出对传染病的预防和预警将预防的关口前移强调医疗机构在预防传染病中的基础地位,真正做到防治结合完善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制度完善传染病暴发、流行的控制措施规范传染病的救治活动加强传染病防治的保障制度建设点击添加文本《防治法》简介新旧对比总则(8条),预防(12条),疫情的报告和公布(3条),控制(8条),监督(3条),法律责任(5条),附则(2条)总则(12条),传染病预防(17条),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9条),疫情控制(11条),医疗救治(3条),监督管理(6条),保障措施(6条),法律责任(13条),附则(3条)修改后九章八十条修改前七章四十一条点击添加文本《防治法》简介适用范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标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一切单位”:包括我国的一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也包括我国领域内的外国驻华机构、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等“个人”:包括中国人,也包括在我国境内的外国国籍和无国籍等一切自然人点击添加文本内容02点击添加文本甲类传染病分类鼠疫霍乱点击添加文本乙类传染病分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点击添加文本丙类传染病分类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点击添加文本责任报告人疫情报告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个体开业医生点击添加文本义务报告人疫情报告机关团体车站城乡居民码头机场饭店职工其他人员点击添加文本报告时限疫情报告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在2小时内向发病地的疾病控制机构报告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在6小时内向发病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在丙类传染病监测区内发现丙类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在12小时内向发病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点击添加文本责任03点击添加文本医疗机构法律责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并可以依法吊销有关责任人员的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点击添加文本法律责任违法情形76故意泄露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的在医疗救治过程中未按照规定保管医学记录资料的5未按照规定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或者对按照规定一次使用的医疗器具未予销毁,再次使用的4未按照规定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实施消毒或者无害化处置的3发现传染病疫情时,未按照规定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接诊、转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