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施工图审图注意要点VIP免费

施工图审图注意要点_第1页
1/4
施工图审图注意要点_第2页
2/4
施工图审图注意要点_第3页
3/4
施工图审查常见问题分析坡地建筑地下室一侧外墙兼做挡土墙,一侧临空,在正常使用阶段,建筑受到土压力侧向作用,地震时水平力叠加。设计应另设永久挡土结构与主体地下室脱开。天然地基持力层承载力很大,但浅层填土不均匀,厚度变化大。常见一些设计(“九岛梦都 ”基础设计地基承载力按240Kpa),要求挖至持力层后用砂石分层回填至基底。请注意一般分层回填碾压的砂石层垫层承载力难以达到180KPa以上。桩基工程设计应提出终止打桩的控制条件。一般按“双控 ":桩长、最后压桩力或贯入度(应参照静载试桩的最终压桩值)两个控制条件要求。桩基施工图还应明确±0。00 的绝对标高、桩顶标高 ,以及对工程桩的检测要求。由于地质条件,土层分布的复杂性 ,仅按桩长控制,存在安全隐患。剪力墙结构中 ,一字形剪力墙端头应设端柱或翼墙。常见一些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端部无柱,也无翼墙,其上支承楼层梁。这种设计应修改,审查不能通过。托柱转换问题。施工图审查常见的一种问题是,仅单向设托柱梁,另外一个方向不设梁或仅设构造梁。2010 抗震规范规定 :托柱转换梁 “应具有整体多重传递重力荷载途径"。至少两个方向设梁。框架核心筒结构楼板配筋:楼盖外角宜设双层双向钢筋( “高规”9。1.5)。单层单向配筋率不宜小于0。3%,钢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 150mm,配筋范围不宜小于外框架(或外筒)至内筒外墙中距的1/3 和3m。很多的设计未注意这项要求,需引起注意。框架— 核心筒结构的周边柱必须设置框架梁(“高规 ”9。2.4 强条)。常见的问题是结构布置受到建筑立面的影响,往往平面上有缺口,框架梁不能交圈,不能形成完整的外框架 ,这是结构体系问题 ,应修改调整。同一楼层不应同时是薄弱层(楼层受剪承载力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80%)与软弱层(侧向刚度小于相邻上一层的70%或其上相邻三个楼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 单层工业厂房 ,常见不符规范的设计问题:(1)抗震规范规定:屋盖支撑杆件宜用型钢(9.1。17-5);柱向支撑杆件应采用型钢(9.1。22— 1(3)),支撑形式宜采用交叉式,其斜杆与水平面的交角不宜大于55 度。 很多设计采用园钢筋,不符抗震规范。(2)下柱支撑的下节点和构造措施,应保证将地震作用直接传给基础 .经常见到的问题,见下图:设柱间支撑,下柱支撑斜杆应交于柱根部,柱根部应设地梁,否则应验算柱的抗剪承载力并应采取加强措施 .9。1。23-4 抗震措施和抗震构造措施抗震措施:是除了地震作用...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施工图审图注意要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