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桥梁结构理论第七章混凝土的强度、裂缝及刚度理论§7.1.4混凝土的本构关系§7.1.4§7.1.4混凝土的本构关系混凝土的本构关系在混凝土结构数值分析数值分析中,必须考虑混凝土结构组成材料的力学性能力学性能。其中,混凝土的本构关系本构关系,即在各种应力状态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非线非线性分析性分析有重大的影响。国内外学者经过多年的试验和理论研究,提出了多种多样的本构模型。由于混凝土材料的复杂性,至今至今还没有没有一种一种被公认公认可以完全描述混凝土材料性能完全描述混凝土材料性能的本构模型本构模型。§7.1.4§7.1.4混凝土的本构关系混凝土的本构关系11、混凝土各类本构模型简介、混凝土各类本构模型简介按照力学理论基础的不同,已有本构模型本构模型可以分成四大类:线弹性线弹性非线弹性非线弹性塑性理论塑性理论其它力学理论其它力学理论§7.1.4§7.1.4混凝土的本构关系混凝土的本构关系11、混凝土各类本构模型简介、混凝土各类本构模型简介______线弹性本构模型线弹性本构模型假设材料的应力与应变符应力与应变符合线性比例关系合线性比例关系,加载和卸载都沿同一直线变化,卸载后材料无残余变形。当然,混凝土的变形特性与线弹性模型相差甚远,从原则上讲不宜用此类原则上讲不宜用此类本构模型本构模型。§7.1.4§7.1.4混凝土的本构关系混凝土的本构关系11、混凝土各类本构模型简介、混凝土各类本构模型简介______线弹性本构模型线弹性本构模型但在一些特定情况特定情况中,其仍不失为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手段其仍不失为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手段:混凝土应力水平较低应力水平较低,内部微裂缝和塑性变形尚未达明显的发展阶段;预应力或受约束结构在开裂之前开裂之前;对形体复杂结构的近似计算或初步分析近似计算或初步分析时;采用不同本构模型本构模型对计算结果影响不敏感不敏感的结构。§7.1.4§7.1.4混凝土的本构关系混凝土的本构关系11、混凝土各类本构模型简介、混凝土各类本构模型简介______非线弹性本构模型非线弹性本构模型这类模型的特点是,材料的应力和应变不成线性正比应力和应变不成线性正比,但有一一对应一一对应的关系。其主要特征反映了混凝土应变随着应应变随着应力的增长而非线性增长力的增长而非线性增长的主要规律。但同时认为,卸载卸载时材料应变沿加载线返回沿加载线返回,并不留不留残余应变残余应变。§7.1.4§7.1.4混凝土的本构关系混凝土的本构关系11、混凝土各类本构模型简介、混凝土各类本构模型简介______非线弹性本构模型非线弹性本构模型这类本构模型显而易见的优点是,突出了混凝土突出了混凝土非线性性能非线性性能的主要特点,计算式由试验数据回归确定计算式由试验数据回归确定,在一次单调比例加载情况下有较高的计算精度。此外,模型的表达式简明、直观,因而在工程实践中应用最广在工程实践中应用最广。其主要缺点缺点是,不能反映混凝土卸载和加载的区别不能反映混凝土卸载和加载的区别,不能反映滞回环滞回环和卸载后存在残余变形残余变形。§7.1.4§7.1.4混凝土的本构关系混凝土的本构关系11、混凝土各类本构模型简介、混凝土各类本构模型简介______非线弹性本构模型非线弹性本构模型混凝土与软钢单轴应力-应变关系比较§7.1.4§7.1.4混凝土的本构关系混凝土的本构关系11、混凝土各类本构模型简介、混凝土各类本构模型简介______弹塑性本构模型弹塑性本构模型经典塑性理论经典塑性理论是针对理想弹塑性材料建立的,材料本构关系包含四方面包含四方面的内容:屈服条件屈服条件;判判别加载和卸载状态别加载和卸载状态的准则准则;强化条件或后续屈服强化条件或后续屈服面面;塑性应力与应变关系塑性应力与应变关系的规律。§7.1.4§7.1.4混凝土的本构关系混凝土的本构关系11、混凝土各类本构模型简介、混凝土各类本构模型简介______弹塑性本构模型弹塑性本构模型但是,混凝土材料与软钢等弹塑性材料混凝土材料与软钢等弹塑性材料,在力学性能和本构关系方面有重大区别有重大区别。为此,许多学者作了很大努力,将弹塑性理论移植至混凝土后加以改造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