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VIP免费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_第1页
1/8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_第2页
2/8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_第3页
3/8
任海霞 化学工艺 104753130877 1 、冬枣果皮红色素的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由图可以看出,在冬枣红色素提取液光谱图上共有 7 个吸收峰。随着波长的增加,吸光值 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花色苷类化合物在紫外区 270~280 nm 和 465~550 nm 之间有明显的吸收峰,类黄酮类色素在 250~350 nm 之间有明显的吸收峰。通过特征性反应检验,可以初步判定冬枣色素是花色苷类和类黄酮类化合物。 2 、番茄红素的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任海霞 化学工艺 104753130877 番茄红素在不同极性的溶剂中的紫外光谱的吸收峰的位置、强度、形状常常发生变化是溶质-溶剂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番茄红素主吸收带的产生是由其共轭 π 电子从基态跃迁到第二激发态引起,番茄红素分子所处的介质环境对吸收带波长以及吸收强度有较大影响,由图和表分析得到:番茄红素在具有较低折光率的溶剂-非极性溶剂(正己烷、石油醚)和极性中等的溶剂(丙酮、乙酸乙酯)中特征吸收带波长非常接近,但在较高折光率的溶剂苯、二硫化碳中特征吸收带波长明显红移,可能是高折光率的溶剂对番茄红素激发态的稳定作用比基态强的结果。 用苯和二硫化碳作为溶剂时,与丙酮相比,番茄红素的溶解速度快,颜色变深,番茄红素的3 个吸收峰发生明显红移,同时还发现在二硫化碳中,番茄红素吸收光谱的谱带变宽,475nm 处的峰值变得模糊。当番茄红素溶于极性溶剂时产生溶剂化,由于激发态和基态的电荷分布不同而使这两种状态的溶剂化程度不同,溶剂的极性愈大,有机分子的成键π 轨道向反键π *轨道的跃迁波长愈长,说明激发态的极性比基态大,能级降低的比基态多,从而发生红移效应。溶剂化还限制了分子的自由转动,因而转动光谱表现不出来,如果溶剂的极性很大,分子的振动也受到了限制因而振动引起的精细结构消失。番茄红素溶解在苯和二硫化碳两种溶剂极性不一样的溶剂,产生红移的大小也不一样。由于二硫化碳的极性比苯大,番茄红素的二硫化碳溶液吸收峰的位置红移最为显著。 3、TiO2 纳米膜紫外可见光谱 图 1 为膜 A05 和膜 A′05 的紫外可见光谱 ,从图上可看出 ,热处理温度对膜的紫外可见光谱有一定的影响 ,热处理温度高 ,膜的可见区的透射率明显下降 ,这可能是由于高的热处理温度可形成较大的粒子 ,从而引起较大的光散射. 两种膜未见明显光干涉作用. 图 2 为膜 B10 和膜 B′10 的紫外可见光谱 ,从图上可看出 ,膜 B′10 的透光率小 ,最大吸收波长发生红移 ,这是由于膜 B′10 是一...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