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影评集锦VIP免费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影评集锦_第1页
1/6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影评集锦_第2页
2/6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影评集锦_第3页
3/6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影评集锦 “他妈的凑合看罢”:《舌尖上的中国》 对于那种不进电影院,也不止一集的纪录片——尤其是人文性质的纪录片,我的态度很明确,一定要好看。这种好看,并不完全建立在其内容的营养程度上,而在画面、解说词和外围的一些“视听语言”的精彩程度上。很简单,要详细了解一个东西,最好的办法就是看书,而不是看电视。虽然很多纪录片颇有深度,但是限制于电视的表达,还是太过于浮光掠影和蜻蜓点水了。那些 BBC、NG、PBS 和 Discovery 做的专门史,挺有意思,但是太过于粗浅。无论是著名的《艺术创世纪》、《欧洲电影史》还是什么《二战史》这样的东西,看看只是一个猎奇。因为更多的内容还在书籍里。这就造成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对于我这样喜欢看书多过喜欢看电视的人来说,纪录片的内容太简单,于是我只盯着画面看,成了不折不扣的“外貌派”。 当然,这篇文章并不是要对纪录片做什么梳理,而是想说说那部才放完的,我也追着看完的《舌尖上的中国》。 对于“吃”,我一直是有着极大兴趣的。因为除了自己是个吃货之外,我对于做菜,兴趣也不小。所以,《舌尖上的中国》里那些讲述普通人劳动和吃东西的内容,非常符合我的胃口。诚然,《舌尖上的中国》并不完全是一部介绍“美食”的纪录片,导演所希望的,是把吃东西这个普天下最为基本的人类活动和中国人的文化、精神和民族气节联系在一起。在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的当下,拍摄这些内容,显然有着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考量。在这个角度上,《舌尖上的中国》是一部切中时代问题和要害的“人文纪录片”。 中国的纪录片和中国的电影一样,很少把小人物的生活和生命当作内容主体来表达,而《舌尖上的中国》却反其道而行之,把最普通、最简单、或许也是最贫困的劳动人民用做了纪录片的主角,这诚然是一种进步,但的确也是一种悲哀。进步在于,有人能看到社会的普通人;而悲哀在于,这种“目之所及”,来得太晚。因为我们在无数次看过种种弱势群体被如何、被如何如何的报道之后之后才看到这么一部纪录片,这来的的确太晚了一点。如果站在另外一个角度,我们说,食品安全成巨大的问题,有这么一部纪录片;弱势人群动不动就被城管打砸抢,有这么一部纪录片——我们大可以认为,这是一种粉饰太平的行径和指鹿为马的宣传手段。只是,如此上纲上线,无论对于社会,还是央视这种国企,抑或是那些片子中出现的劳动人民,未必有好处,但同时也未必有坏处。 《舌尖上的中国》一...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影评集锦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