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概览第三讲B细胞和抗体回顾•补体蛋白•专职吞噬细胞•NK细胞•B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干细胞•在骨髓中产生的早期阶段,B细胞通过选择基因片段来编码组成其受体(BCRs)的两种蛋白质,这些受体继而占据B细胞表面的位置•抗体分子几乎与BCRs完全相同,唯一的区别是在其重链末端缺乏锚定于细胞膜的蛋白系列,因为缺乏这些序列,抗体分子可以被转运出B细胞,自由到达全身各处,行使自己的职责B细胞受体BCRs是由2种蛋白质:重链(Hc)和轻链(Lc)组成的,每种蛋白质都是由那些基因片段组合而成的基因所编码因此,这场赌博的结果就是:每个成熟的B细胞会产生而且只能产生一种BCR或抗体,而这种BCR或抗体仅由一种重链和轻链组成。然后,因为一种混塔策划被用于制造每个B细胞最终的重链和轻链基因,从而使不同B细胞上的受体会多种多样,以至于这个集体几乎能识别任何可能存在的有机分子BCR怎么转导信号•表位:同源抗原上能与BCRs真正结合的微小区域,通常为6-12个氨基酸•附属蛋白:Igα和Igβ蛋白(信号转导分子)•完整的BCRs实际上包括2个部分:细胞外只能识别抗原但却不能传递信号的HC/LC部分和只能传递信号但却对细胞外一概不知的Igα和Igβ蛋白交联:当BCRs结合到某一个抗原上的很多相同表位时形成的BCRs簇BCRs的交联对B细胞的激活都是必需的•BCRs的团簇使足够多的Igα和Igβ蛋白分子聚集在一起,并启动了能发送“BCR参与”信号的级联反应•BCRs的交联是关键•被补体片段调理的抗原也能提醒适应性免疫系统•对于一个被调理的抗原而言,B细胞上有两种受体能与其结合:即识别抗原上特异性表位的BCRs和识别抗原上修饰成分的补体受体•因为补体受体对信号传递有如此巨大的影响,所以它被称为共受体•通过B细胞的共受体对被调理的入侵者的识别,也有助于使B细胞更加敏感地识别固有免疫系统已经鉴定为危险的抗原•这是一个固有免疫系统发挥“指导”功能的很好事例•通常决定入侵者是否危险都是取决于固有免疫系统,而非适应性免疫系统B细胞怎样被激活?•原初B细胞:从未遇到过同源抗原,可以通过2种方式被激活,一种是完全依赖于Th细胞的帮助(T细胞依赖型激活),一种是基本上不依赖T细胞的帮助(非T细胞依赖型激活)•有经验的B细胞:遇到过同源抗原•一个原初B细胞的激活需要两种信号•BCRs和相关信号分子的交联•共刺激信号•在T细胞依赖型激活中,第二种信号通常由Th细胞提供,在激活的Th细胞表面有CD40L的蛋白•当CD40L插入B细胞表面上的CD40蛋白时,共刺激信号就被发送出去了,而且BCRs被交联,B细胞也就被激活了•在对特定抗原的应答中,也有些原初细胞很少或干脆不需要T细胞的帮助就能被激活,这种模式被称为非T细胞依赖型激活•激活T细胞的第二个关键是明确的危险信号-明确发生攻击的迹象•非T细胞依赖型的激活是抗原特异性的,只有那些能识别重复表位的B细胞才能被激活•非T细胞依赖型的激活具有一个优点:B细胞能直接参与战斗,而不用等Th细胞的激活•第三种激活方式:分裂素(多克隆激活),可以结合并交联B细胞表面的分子,但却不是BCRs,可以同时激活整个B细胞库•被一个分裂素引起的B细胞多克隆激活是免疫系统发生错误的例子B细胞成熟阶段•类型转换•体细胞高突变•职业抉择类型转换•当B细胞成熟时,它有机会把自己的类型转换变成其他类型:IgG、IgE或者IgA•类型转换的最终结果:尽管抗体能结合抗原的部分保持一致,但是抗体却获得了一个新的Fc区域,决定抗体发挥什么功能抗体的种类及其功能•IgM抗体:当原初B细胞第一次被激活时就主要制造IgM抗体,第一抗体•IgM抗体最初是在感染过程中产生的,非常善于激活补体级联反应,又称为“修复补体”•将两个或更多的C1分子聚集在一起,激活补体反应•IgM抗体结合到入侵者,几个C1分子结合到IgM抗体的Fc区,这些C1分子就在入侵者表面引发补体链式反应•固有免疫系统和适应性免疫系统共同破坏入侵者的例子•补体激活旁路途径是非特异性的,经典或抗体依赖型的途径具有很强的特异性IgG抗体•抗体依赖的细胞毒性:NK细胞执行杀伤作用,而抗体用来鉴定靶细胞IgA抗体•人体内最丰富的抗体类型•是保护机体粘膜表面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