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求真知做真人的根本 诚信,求真知做真人的根本 ——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当前德育工作的启示 XX 县区第二小学陈惠姿 “教育就是教人做人,教人做好人,做好国民的意思。”这是陶行知先生1924年7月在描述中华教育改进社第三届年会盛况时说的话。陶行知教育思想中的精髓便是求真知做真人,而做真人最根本的便是讲诚信。诚信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现代社会生活中每个人的立身之本,还是青少年、儿童道德发展的基本要求,更是每一所学校生存、发展和提高办学品位的需要。而现今社会,失信的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信用危机,影响经济发展,扰乱生活秩序。诚信教育已迫在眉睫。如何不断创新思路与方法,让诚信之一中华传统美德为孩子们的一生品行奠定基石呢。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我进行了积极而有效的探索,收效甚丰,感触颇多。 一、观当下思长远确立主题 1.诚信为本,德育先行 俗话说:“三岁孩儿定八十”,一个人品德之优劣,事业之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学时期打下的基础。诚信教育更是如此,只有从未成年人抓起,才能本固基实。一批又一批具有高尚思想品德和良好修养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茁壮成长起来,我们国家和民族才能有远大前程和光明未来。学校肩负着育人的重任,理应让诚信走进校园,让学生学会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因此,学校要把诚信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积极围绕“诚信”这一主题,以“创建诚信校园”为重点,切实抓好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基本道德素质为主要内容的养成教育,抓好学生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要教育学生从点滴做起,不说谎话,知错就改,不随意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要及时归还,答应别人的事努力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要时时处处讲诚信。要在学生中广泛开展讲文明、讲礼貌、讲诚信、爱劳动、爱集体的教育,狠抓学生一日常规管理与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利用地方课程、国旗下讲话、做手操报等渠道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在校园内营造出“人人知诚信,人人讲诚信”的良好氛围。 2.学科渗透,以点带面 任何学科都有德育的功能,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抓住时机,将诚信教育有机渗透到学科教学活动之中,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比如语文课上,在教学《公仪休拒收礼物》一文时,可以通过公仪休不收鱼的故事,让学生感受人民公仆的觉悟之高;《品德与社会》课上,在教学“诚信”这一章节时,可以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