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农村城镇化概述一、城市化和城镇化的概念(一)城市化的含义•城市化是指,在现代社会生产方式的促进下,农村人口和社会职能向城市或城市聚集地集中,城市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向全社会扩展,最终达到城乡一体的过程。人口学人口从乡村向城镇的流动,或者确切地说是乡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地理学人口、产业等由乡村地域向城镇地域的转化和聚集的过程。经济学农村经济向城镇经济的转化过程和机制。对城对城市市化的理解(一)化的理解(一)历史学人类从区域文明向世界文明过渡中的经济和社会现象。文化学乡村文化向城市文化过渡。社会学人们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由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转化的过程,以及由此引起的各种社会后果。对城对城市市化的理解(二)化的理解(二)(二)城镇化的概念•城镇化是指随着农村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向城市形态转变,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以及农村地域逐渐向城镇地域转变的过程。这里的城镇在我国又称为集镇或小城镇,是介于乡村与都市之间的过渡居民区。二、城镇化的特征•农业人口向城镇地区集中,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提高。•经济的多元化•空间城镇化•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的城镇化三、农村城镇化的战略意义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推动农村地区社会发展与变迁破解“三农”问题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2013年7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广西主持召开部分省区经济形势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李克强说,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201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报告2014年重点工作时指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今后一个时期,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李克强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依托。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信心城镇化道路,遵循发展规律,积极稳妥推进,着力提升质量。农村城镇化的机制与道路一、城镇化的机制•所谓城镇化的机制是指,在农村城镇化过程中,推进城镇化进程持续发展的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城镇化的机制又可分为内生性机制和外生性机制。(一)内生性机制•所谓城镇化的内生性机制,是指由内在的基础和环境产生的,人们的设计和选择无法改变的各种机制。•城镇化的内生性机制主要有生产力机制和市场机制两种(二)外生性机制•城镇化的外生性机制是指,人们依据对形势的主观判断,对城镇化的发展方向、规模和速度进行规划和调控的机制。二、农村城镇化的发展道路(1)发达国家的农村城镇化道路•农业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良性互动•城市郊区化深化城镇化(2)发展中国家城镇化中的教训•城镇化进程发展过快•贫民窟问题突出•过度城镇化三、中国农村城镇化道路的选择•计划经济时期农村城镇化道路的选择•市场经济时期农村城镇化道路的选择四、中国农村城镇化的难点(一)空间分布差异显著•我国农村城镇化水平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东密西疏”的特征。(二)以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为基础•在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基础上推进城镇化进程是我国农村城镇化的一大特征。(三)农村城镇化水平滞后于农村产业结构变化和农村工业化水平•我国农村城镇化水平始终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主要可以从城镇数量、城镇发展以及人口比重几方面体现出来。思考题:未来中国农村城镇化将如何发展?•大城市论•中等城市论•小城镇论•并举论•市场论小城镇建设什么是小城镇?“小城镇是新型的正从乡村性的社区变成多种产业并存的向着现代化城市社区转变过程中的过度社区,它基本上脱离了乡村社区的性质,但还没有完成城市化过程。”——费孝通城乡一体化一、城乡二元结构与城乡关系•现在我国学术界广为使用的“城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