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昆山腔的源流与演变VIP免费

昆山腔的源流与演变_第1页
1/13
昆山腔的源流与演变_第2页
2/13
昆山腔的源流与演变_第3页
3/13
昆山腔的源流与演变[内容提要 ] 作为南戏四大声腔之一的昆山腔,明清文人笔记中都说魏良辅是鼻祖。明代嘉靖年间,魏良辅和梁辰鱼在音乐和曲本方面为昆曲的兴盛奠定了基础。但自从1960 年路工在《真迹日录》中发现魏良辅《南词引正》关于昆山腔发源于元朝末年的记载以后,对昆山腔的起源和形成问题便必须进行重新探讨,本文提出了五点新的认识。元末昆山人顾坚是昆山腔形成期具有代表性的原创歌手,魏良辅是昆山腔的革新者。自魏良辅、梁辰鱼以后,昆山腔以苏州为中心,迅速地流播到全国各地,在艺术风格上演变出多种不同的昆腔支派,“声各小变,腔调略同” ,如北昆、湘昆、晋昆、川昆、永昆、京昆等流脉,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昆山腔流变的简况。全文分三个小题:一、南戏四大声腔中的昆山腔,二、昆山腔起源新证,三、昆山腔的流变与今存。这次能来港参加“探索明代南戏四大声腔之今存学术研讨会”,实感无任欣慰。我早先曾主编了《中国昆剧大辞典》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和《昆曲艺术概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11 年版),对昆山腔历史的探讨下过一些功夫,今将个人研究的心得归纳起来讲一讲,愿与同仁们相互切磋。 不周之处, 请大家批评指正。南戏四大声腔中的昆山腔宋元南戏是与金元北剧对称的名词,北曲系统的杂剧大多是一本四折的短剧,南曲系统的戏文则是一本几十出的长篇大制。明人祝允明 《猥谈》记载:“南戏出于宣和之后,南渡之际,谓之温州杂剧。”徐渭《南词叙录》也说南戏发源于南北宋之际的温州地区。 但当它传播到其他地区后, 其音乐唱腔便结合各地的语言特色, 形成了多种不同风格的地方声腔,同一个剧本, 可以用不同声腔来演唱。宋元之间流行的是弋阳腔、 馀姚腔、海盐腔,到了元朝末年又出现了昆山腔。《南词叙录》是徐渭在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1559)写成的,书中记载:今唱家称“弋阳腔” ,则出于江西,两京、湖南、闽、广用之;称“馀姚腔”者,出于会稽,常、润、池、太、扬、徐用之;称“海盐腔”者,嘉、湖、温、台用之。惟“昆山腔”止行于吴中,流丽悠远,出乎三腔之上,听之最足荡人。①这明确地反映了南戏四大声腔的流播情况:弋阳腔源出江西弋阳县, 传播的地域最广;馀姚腔源出会稽绍兴府馀姚县(今划入宁波地区),已流传到常州、池州、扬州一带;海盐腔源出嘉兴府海盐县,已流行于湖州、温州、台州等地。昆山腔源出苏州府昆山县, 因兴起于三腔之后, 开始阶段只流行于 “吴中...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昆山腔的源流与演变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