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气道的建立和管理气道结构正常呼吸建立人工气道的途径气管插管气管切开适应症气管插管术1.心跳、呼吸骤停。2.呼吸困难综合症或呼吸功能不全。3.呼吸道分泌物不能自主咳出,需行气管内吸引者。4.各种全麻或静脉复合麻醉的病人。5.头面部严重创伤,颈部、颌面部大手术呼吸道难以保持通畅者。6.婴幼儿气管切开前需行气管插管定位者。7.咽喉部保护性反射减低时防止发生误吸。气管切开术1.上呼吸道梗阻,咽喉部肿瘤、异物、炎症、外伤或瘢痕性狭窄等因素引起的急慢性喉梗阻,导致缺氧、窒息者。2.下呼吸道分泌物阻塞,昏迷,下呼吸道炎症,胸部外伤或手术后不能有效咳嗽排痰以致下呼吸道分泌物阻塞者。3.严重破伤风伴喉及呼吸肌痉挛者。4.呼吸肌麻痹,需要长时间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者。5.气管、支气管大出血者。6.预防性气管切开某些头颈、颌面部、口腔等部位的手术,为了便于气管内麻醉及防止血液、分泌物流入下呼吸道,可做预防性气管切开。禁忌症气管插管1.咽喉部烧灼伤、肿瘤或异物存留者。2.喉头水肿、急性喉炎、喉头粘膜下血肿或严重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3.主动脉瘤压迫气管者,插管可导致主动脉瘤破裂。4.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难以从插管清除者,应作气管切开。5.已有张力性气胸者。6.颈椎骨折脱位者。7.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能引起感染扩散。气管切开1.严重出血倾向者(如血友病)。2.气管切开部位以下占位性病变引起的呼吸道梗阻者。气管插管放置位置及固定:左右主支气管分叉处即隆突上1~2cm。不可过深误入单侧支气管,以防气压伤,肺不张。记录插管深度,经口记录距门齿的距离,经鼻记录距外鼻孔的距离。必须先把牙垫和导管固定(交叉)。气管切开放置位置及固定:2~4软骨环,过高或过低不易固定,固定时使用系带固定,松紧一指,用喉垫保护伤口。人工气道的管理一.环境:1.无菌操作(戴好帽子、口罩、洗手)2.限制陪、探视人员3.有呼吸道感染者禁止入内4.空气消毒(紫外线、空气消毒机)、地面消毒(询问患者是否对消毒液过敏)5.湿度55~65%、温度18~22℃二.术后体位:术后24~48小时应采取平卧,头略向后仰,避免气管套管末端压迫或刺激气管粘膜,造成糜烂并形成假膜脱落后堵塞套管或损伤无名动脉导致大出血,48小时后取半卧位,颈下略垫高,使颈伸展,保持呼吸道通畅。三.护理人员的态度和责任:气管切开后,呼吸就靠气管套管来维持,这一通道一旦被堵塞,可致窒息,危及生命。另一方面,气管切开后由于气流主要从套管进出,声带不能振动,患者难以表达自己的痛苦和需求,易出现急躁、恐惧,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加强责任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充分体谅他们的痛苦,耐心仔细地照顾他们,做好心理护理消除顾虑,床边备好纸笔便于病人书写不适情况。四.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按时测Bp、T、P、R,注意呼吸频率及深度,观察局部有无出血、皮下气肿、切口感染及并发症,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处理,床旁备好急救药品及用物。五.基础护理:重视加强口腔护理,及时清除口腔内的异物和分泌物,防止致病菌的繁殖,减少感染和误吸的发生。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应注意压疮的预防。六.气道的护理:固定外套管松紧要适当,因过松易脱落,过紧影响头部血液循环及呼吸,应以放入1指为宜。昏迷或意识模糊者及小儿的双手应适当约束,以免自行将管拔出。随时擦拭套管口的分泌物,外套管下垫衬的纱布每日最少更换2次,遇污染严重时随时更换,以防局部反复刺激而感染。一次性硅胶气管套管,不需每日更换内套管,每2周更换一次气管套管,如金属套管,内套管每日取下煮沸消毒10min,再安放回原处,外套管不用更换。1.气道吸引:有效、及时、适时的吸痰,一次吸痰<15s,无菌操作,口鼻腔、气道(吸痰管、NS)分开,盐水、吸痰管分开,不能将管浸在盐水中[一管:先气道再口鼻腔]2.气道湿化:⑴加温湿化器⑵雾化:雾化泵、呼吸机专用雾化器⑶气道点药:①间断:30~60min/次,2~4ml/次②连续24h,4~6滴/min,如吸痰不及时易肺水肿。⑷24h湿化量不超过400ml⑸点药方法:吸气时点,按时、按量,必须除去针头,防止针头落入气道,沿气管套管壁⑹湿化液种类: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