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情况汇报 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 今年,市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严格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总体要求,突出“两大重点”,坚持“四个结合”,推动“四大创新”,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使全市的新农村建设迈上新台阶 突出两大重点。一是突出示范村建设。从特色产业和产品入手,每个示范村培育了 2 一 3 个主导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达到 13%以上。建立了以产业协会为主的中介服务机构和市场流通体系,提高了促进示范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市场化运作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市 18 个示范村着力设施了村村通电话、通广播电视、通公路、通自来水、农村电网改造、“一池三改”和村庄绿化的“五通两改一化”工程,各示范村基本实现了“五通(通油路或等级砂砾路、通自来水和班次车、80%的农户通电话、100%的农户通广播电视)和“两化”(生活环境净化、村庄绿化)。二是突出科学编制规划。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完 XX 县区(区)、乡、村三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加强了村庄布局规划,重点完成了 18 个示范村的村庄布局规划,明确了各示范村的居民居住区和主要街道布局等,绘制了 1 发展蓝图。 始终做到“四大结合”。一是把新农村建设与实施重点项目相结合。采取项目捆绑、资金捆投的措施,对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生态效益示范、畜牧改良、农田水利、饮水解困及公共事业等建设项目,实施“政府统筹、捆绑使用、定向投放”,通过重大项目带动,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二是与开展村企互动活动相结合。按照自治区关于开展“村企互动”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马铃薯、草畜产业和劳动力等资源优势,通过招商引资等多种途径,鼓励、引导、动员和支持市内外各类企业、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其综合带动效应,在企业与行政村或基地所在村之间,建立有组织、长期紧密联系的利益共同体,实现“村企互动、优势互补,以企带村、以村促企、村企共赢”的目标。三是与农村危房危窑改造项目相结合。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集中使用”的原则,以示范村为重点,集中安排危房改造项目资金,着力打造新农村建设亮点村。三是与发展设施农业相结合。以清水河、葫芦河、渝河、泾河、红茹河等流域为重点,按照培育“辣椒村”、“西红柿村”、“韭菜村”等“一村一品”的发展模式和“抓川、进山”的总体思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