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不稳定 踝关节是镶标接合型(Motise&Tenon)的交链式关节,其主要功能是负重,需在稳定的基础上,显示其灵活性,才能发挥其功能,其运动主要限于后前方向的屈伸运动,踝关节稳定性是动力稳定因素与静力稳定因素相互配合的结果,无论是静力还是动力因素失去作用时,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其稳定性,踝关节不稳定在一些书刊曾提到,但未做系统论述,该作者就其稳定因素、不稳定的诊治做如下论述: 一、 维持踝关节稳定的因素: 踝关节的稳定由其骨骼、韧带及有关的肌肉共同维持,其结构上的完整是稳定的必要条件 1、骨性结构及特点 踝关节由胫、腓骨下端与距骨滑车构成,胫骨下关节面、后踝、和内外踝共同组成关节窝(踝穴),容纳距骨滑车。胫骨下端关节面承重面积为11~13CM²,如果距骨在踝穴内有倾斜,关节面所受压强由于承受面积减少而增加,胫骨后踝加以胫后横韧带可以防止距骨在踝穴内的后移。外踝比内踝窄,且较内踝低1CM、偏后 1CM,外踝的轴线与腓骨干的轴线之间相交成 10~15°角,为了适应距骨的外形除外踝有以上斜度外,当踝关节背屈时,下胫腓关节稍微开大,腓骨稍微上移、外旋,踝穴相应增宽1.5~2MM,以容纳较宽的距骨体前部,下胫腓韧带相应紧张,踝关节稳定。在承重状态下腓骨可以传达小腿负荷的 1/6⑴。距骨体前宽后窄平均相差 2.4MM,形成向前开放 25°的角,距骨体滑车内外的曲率半径不同,使踝关节伸屈运动中有水平位的旋转运动。 2、关节囊与韧带 踝关节的关节囊前后松弛,两侧较紧,踝关节的滑膜,上行达胫腓骨间0.6CM,下部达距骨颈。 3、韧带: (1)内侧副韧带(三角韧带) 此韧带分深浅两层:浅层起于内踝前丘部,止于舟骨、弹簧韧带、载距突上部`,称胫舟、胫跟韧带,小部分止于距骨。深层起源于内踝后丘部及前后丘间沟,止于距骨体内侧非关节部分的全长。浅层主要控制距骨外翻,而深层主要防止距骨的外移。 (2) 外侧副韧带:自前向后分: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和距腓后韧带。 ①距腓前韧带:起自胫腓下关节前韧带止点远侧和外踝关节之前,韧带纤维向远、内侧止于距骨颈,韧带扁平状,宽 6~8mm,长约 2cm。 ②距腓后韧带:起自外踝后面,向内附于距骨滑车后关节缘,韧带长约 9mm,宽 6mm。 ③跟腓韧带:是关节囊外组织,起自外踝尖端,向内、远侧,并向后成 30°走行,止于跟骨外侧面腓骨结节(peroneal tubercle)的后上方。 (3)胫腓下关节:胫腓下端的腓骨切迹与腓骨下端被坚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