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编码规则 18 位身份证号码编码规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11643-1999〗中有关公民身份号码的规定,公民身份号码是特征组合码,由十七位数字本体码和一位数字校验码组成。排列顺序从左至右依次为:六位数字地址码,八位数字出生日期码,三位数字顺序码和一位数字校验码。可以用字母表示如为 ABCDEFYYYYMMDDXXXR。其含义如下: 1. 地址码(ABCDEF):表示编码对象常住户口所在县(市、旗、区)的行政区划代码,按 GB/T2260 的规定执行。 2. 出生日期码(YYYYMMDD):表示编码对象出生的年、月、日,按 GB/T7408 的规定执行,年、月、日分别用 4 位、2 位(不足两位加 0)、2(同上)位数字表示,之间不用分隔符。 3. 顺序码(XXX):表示在同一地址码所标识的区域范围内,对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人编定的顺序号,顺序码的奇数分配给男性,偶数分配给女性。 4.校验码(R):一位数字,通过前 17 位数字按照 ISO 7064:1983.MOD 11-2 校验码计算得出。 15 位的身份证编码首先把出生年扩展为 4 位,简单的就是增加一个 19,但是这对于 1900 年出生的人不使用(这样的寿星不多了) 关于地址码含义的详细解释:身份证前六位是地区代码,我们用 ABCDEF 表示。 代码的解释规则如下: A:国内区域 1 华北三省二市 2 东北三省 3 华东六省一市 4 华南六省 5 西南四省一市 6 西北五省 7 台湾 8 港澳 B(或者说是 AB,就是前 2 位):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代码 按照 A 划定的分区定义省代码,有直辖市的,直辖市列前,其余按离直辖市的距离排序,没有直辖市的,按离北京的远近排序。 具体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代码如下: 11-15 京、津、冀、晋、蒙 21-23 辽、吉、黑 31-37 沪、苏、浙、皖、闽、赣、鲁 41-46 豫、鄂、湘、粤、桂、琼 50-54 渝、川、贵、云、藏 61-65 陕、甘、青、宁、新 81-82 港、澳 生日期码(YYYYMMDD)表示编码对象出生的年、月、日,其中年份用四位数字表示,年、月、日之间不用分隔符。例如:1981 年 5 月 11 日就用 19810511 表示。 顺序码(XXX)(身份证第十五位到十七位)是县、区级政府所辖派出所的分配码,每个派出所分配码为 10 个连续号码,例如“000-009”或“060-069”,其中单数为男性分配码,双数为女性分配码,如遇同年同月同日有两人以上时顺延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个分配码。如: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