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高考备考专题之四——辨析并修改病句教案 第一课时:辨析并修改病句之搭配不当 学习目标: 1、了解《考试说明》对病句考点的要求 2、寻求科学实用的方法准确地辨析病句和修改病句 重点及难点: 培养快速准确地辨析病句的能力 考纲要求: 1、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 2、能力层级: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 3、考查六种“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对考纲所列的这六种病句类型要借助例句弄懂吃透,做到概念清楚、心中有数。 4、题型设置:一是辨析语病,二是修改语病。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在黑板上写一句话:“请考生尽量乘坐公共交通方式前往考场。”让学生判断这个句子是否是病句,如果是,请加以修改。)这是 2012 年复旦大学千分考准考证上的一句话,这是一个病句,乘坐与交通方式不能搭配,应改为“乘坐交通工具”。这件事情对复旦大学是一次“挑战”,复旦大学承受着巨大的非议与压力,由此可见,规范使用语言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极为重要。 (设计思路: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课题,让学生对病句有初步的理解,对规范使用语言的重要性有直观的感受。) 什么是病句?所谓“ 病句” ,是指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或修辞不当,或不合逻辑事理的句子。 常见病句的六大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设计思路:让学生对病句及其类型有个总体的了解。) (出示 PPT)说说下列句子哪里存在语病: 1.天气不管发生怎样的变化,他但还是坚持到体校去锻炼。(语序不当) 2.这一个礼拜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紧张、愉快而富有意义的,也是同学们毕业前夕体验集体生活的最值得纪念的一段时间。(搭配不当) 3.通过这次学习,使我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成分残缺) 4.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思想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 (句式杂糅) 5.在那个时候,我只是拼命地干活,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 (不合逻辑) 6.这本书是黄色的。(表意不明) 二、走进高考 (2013 年湖南卷)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B) A.人生苦乐并非纯粹由物质条件决定,百万富翁很可能不如身无分文的流浪汉生活得幸福,原因就在于感受生活的乐趣还需要艺术的眼光与悠闲的心境。 B.文化具有多向性与多面性:既有物质性,也有精神性;既是固态的,也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