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地形地貌、气候、土地、土壤信息第一章: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重庆市位于东径 105°11〃一 110°11〃,北纬 28°10〃一 32°13〃,东西宽 470 公里,南北长 450 公里。地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东邻湖北、湖南,南靠贵州,西接四川,北连陕西。地势由南北向长江河谷逐级降低,西北部和中部以丘陵、低山为主,东南部沿大巴山和武陵山两座大山脉。重庆市地理位置图1997 年 3 月建立直辖市后,重庆市所属区、县(市)为 40 个。即: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万盛区、双桥区、渝北区、巴南区、江津市、合川市、长寿区、綦江县潼南县、铜梁县、大足县、荣昌县、璧山县、万州区、开县、忠县、梁平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城口县、涪陵区、南川市、垫江县、武隆县、丰都县、黔江区、石柱县、酉阳县、秀山县。重庆市行政区划图第二章:地形地貌地形地貌重庆地处四川盆地东南丘陵山地区,市域内存在各个构造体系:新华夏构造体系的渝东南川鄂湘黔隆褶带,渝西川中褶带,渝中川东褶带,经向构造的渝南川黔南北构造带和渝东北大巴山弧形褶皱断裂带等。重庆市三维地貌图各构造体系不同的岩层组合,差异性很大的构造特征和发生、发育规律,塑造了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形态。其特征:(1)地势起伏大,层状地貌明显。全市最低点在巫山县碚石村鱼溪口,海拨;最高点为巫溪、巫山和湖北神农三县交界的阴条岭,海拨 2797m,相对高差。东部、东南部和南部地势高,多在海拨 1500m 以上;西部地势低,大多为党委书记拨300—400m 的丘陵。(2)地貌造型各样,以山地、丘陵为主。全市地貌类型分中山、低山、高丘陵、中丘陵、低丘陵、缓丘陵、台地、平坝等 8 大类,其中山地(中山和低山)面积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丘陵面积近平方公里,占%;平地平方公里,占%;平坝面积平方公里,占%。(3)地貌形态组合的地区分异明显。华莹山—巴岳山以西为丘陵地貌;华莹山至方斗山之间为平行岭谷区;北部为大巴山中山同地;东部、东南部和南部属巫山大娄山山区。(4)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在东部和东南部地区,喀斯特地貌大量集中分布,地下水和地表喀斯特形态发育较好。在北斜条形山地中发育了渝东地区特有的喀斯特槽谷奇观。在东部和东南部的喀斯特山区分布着典型的石林、峰林、洼地、浅丘、落水洞、溶洞、暗河、峡谷等喀斯特景观。重庆市数字高程模型图从重庆市三维地貌图和数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