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第 1 课时尊重他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在生活中践行尊重理念;能感受尊重带来的良好心理体验,尊重每个人知识目标知道尊重的含义;懂得尊重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和意义;知道在社会生活中应如何尊重他人能力目标能够列举尊重他人的实例,说明尊重他人的价值和意义;学会换位思考,欣赏他人,平等对待他人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尊重他人的原因及做法。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材料——鲁迅的故事)鲁迅先生认为,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尊重和理解孩子,“如果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更大碍于孩子发达”。曾经有一次,先生在家中宴客,儿子海婴同席。在吃鱼圆时,客人均说新鲜可口。唯海婴说:“妈妈,鱼圆是酸的!”以为孩子胡说乱闹的妈妈便责备了几句,孩子老大不高兴。鲁迅听后,便把海婴咬过的那只鱼圆尝了尝,果然不怎么新鲜,便颇有感慨地说:“孩子说不新鲜,我们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看来我们也得尊重孩子说的话啊!”教师总结:尊重是人与人之间交往最重要的美德。尊重他人对自身来说,是素质的体现;对他人来说,则是一定意义上的礼貌。希望大家能从小故事中获得启迪,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四课第 1 课时:尊重他人。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尊重是交往的起点活动一:讨论关于尊重的几种观点设计意图:本活动给学生提供几个有争议的议题,引导学生在讨论、反思中逐步体会到受尊重是每个人的需要,获得他人的尊重能够增强个体的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引导学生理解“尊重比帮助更重要”的观点。1. 学生阅读教材 P33 的“探究与分享”。(1)小组讨论:确定议题,小组内部展开讨论并作记录。(2)分享交流:各小组汇报结果,并提出交流中存在的问题,全班讨论交流。提示:可列举生活中的事例论证自己的观点。2. 有人说:“尊重比帮助更重要。”你认同这个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提示:认同。理由:一般来说,所谓“帮助”,是指以出钱、出力或出主意的方式相助别人,即替别人解决实际性的、现实性的、具体的、实在的困难;所谓“尊重”,则是指敬重、重视。如果说,帮助别人是出于怜悯或爱心,那么尊重别人则是源于更高的觉悟和境界。帮助往往可以直接给予获助者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而尊重则更可以唤起获尊重者心底的潜力,激活奋发向上的活力。因此,尊重比帮助更重要。教师总结:通过对被他人尊重、相互尊重、自尊等议题的讨论和交流,让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