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精品文档气候资源及其利用气象、地质灾害及防御海洋资源及其利用依据图表分析灾害的成因及影响生物资源及其利用资源的开发与灾害的防治经典易错题会诊命题角度 l 气候资源及其利用1. (OH6 年,济宁质检 ) 下图数字代号表示北京、沈阳、成都、拉萨四个城市。根据图5 一 l ,回答 (1) ~(3) 题。 (1)图中代表成都的是 ( ) A. ① B.② C.③ D. ④ [ 考场错解 ] C [ 专家把脉 ]学生认为成都纬度较低,则太阳辐射量应当高,于是错选C 项。解题思路:成都位于四川盆地内,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低。 [对症下药 ] A (2) ④ 城市附近地区与其他三地附近相比,农业生产的有利因素是 ( ) A.积温高、光照强 B.光照强、水分充足 C .积温高、土壤肥沃 D .光照强、温差大 [ 考场错解 ] A [专家把脉 ] 考生从图中得知 ④ 处年太阳辐射总量与年日照时数均为高值,于是认为积温也高,没有认识到光照与积温之间并不呈正相关。解题思路:④ 应当为拉萨,日照虽强但由于海拔高、积温低、晴天多,因此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 [对症下药 ] D (3)冬季,成都平原比洞庭湖平原更加温暖,主要是因为成都平原 ( ) A.地势较低 B.纬度较低 C.受海洋影响较大 D.受冬季风影响较小 [ 考场错解 ] A或 B [ 专家把脉 ] 考生对成都平原冬季气温较高的原因认识不清。解题思路:成都平原地处四川盆地,北部受高原、山地阻挡,因此冬季风影响较小,故气温较高。 [ 对症下药 ] D 2.甲地每年9 月下旬种植冬小麦,次年6 月收获后再种植玉米。乙地每年4~7 月种植早稻, 8~ 11 月种植晚稻,冬季种植绿肥或油菜。据此回答(1) ~(2) 题。 (1)符合甲、乙两地的气候条件分别是 ( ) A.无霜期分别约为150 天、 180 天 B. ≥10℃ 积温分别在3 400℃ 、 4 500oC以上 C.年降水量分别约为650 毫米、 1 30HD 毫米 D.年降水量分别集中在春季和夏季 [ 考场错解 ] CD [专家把脉 ] 部分考生读题不仔细,对题中叙述的地理现象的实际情况不了解,所以在分析时出现错误。解题思路是:从文字资料所提供的信息分析,甲地小麦可越冬,一年两熟,降水较少;乙地可种水稻,一年两到三熟,降水较丰富。因此,甲地可能位于我国暖温带的半湿润地区,乙地可能位于我国亚热带的湿润地区。题目提供的各选项列出了不少数据,一时似乎难以判断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