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2、 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探究活动。3、 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4、 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二、教学重点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精心搭设“桥梁”把这一课过渡到这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中。三、教材分析《月亮上的足迹》 一文是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从教材编写角度来说, 这一单元反映的是对自然世界进行科学探索的内容,其设置目的主要是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这篇课文叙述的是20 世界最伟大的科学探险――登月。 作者用平实的语言, 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文章所记叙的准备、升空、登月、返航四个部分清晰流畅,结尾阿姆斯特朗的话“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留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可以从中悟出人类登月的伟大意义。 这一题材本身就能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和足够的兴趣, 而这节课的内容与这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内容――探索月球奥秘紧密相连, 关于月亮的资料非常丰富, 无论是自然现象还是人文现象, 都值得探究, 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两者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月亮的课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因此,学习这课,不仅要了解登月的知识,还要精心搭设“桥梁”把这一课过渡到这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中,切实开展关于月亮的科学与人文的探究活动。四、学生分析上这节课的班级学生上课较活跃,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独特的看法。该班学生信息技术能力较强,计算机水平较好,对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网络和网站知识都有了解,并且经常上网查找资料,有一定的检索、收集、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所以进行分组学习,上网探究,让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 为学生的网上探究提供了技术保障。大多数的学生能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有一定的创造能力。因此,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如在上课前让学生动手做一些与月亮有关的手工作品或画月亮图,上课时画出登月轨迹图, 将较好的作品贴在墙上, 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质疑登月常识及课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