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肺矽肺又称硅肺,是尘肺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是由于长期吸入大量游离二氧化硅粉尘所引起,以肺部广泛的结节性纤维化为主的疾病。定义•矽肺•煤工尘肺•水泥尘肺•石墨尘肺•滑石尘肺•电焊尘肺•铝尘肺•石棉肺病因主要影响因素1.空气中粉尘浓度在环境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越高,粉尘浓度越大,则造成的危害越大。粉尘浓度以mg/m3表示,当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较大,且浓度很高,长期吸入后,肺组织中形成矽结节。2.接触时间矽肺的发展是一个慢性过程,一般在持续吸入矽尘5~10年发病,有的长达5~20年以上。但持续吸入高浓度、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粉尘,经1~2年即可发病,称为“速发型矽肺”。53.粉尘分散度分散度是表示粉尘颗粒大小的一个量度,以粉尘中各种颗粒直径大小的组成百分比来表示。小颗粒粉尘所占的比例愈大,则分散度愈大。分散度大小与尘粒在空气中的浮动和其在呼吸道中的阻留部位有密切关系。直径大于10um粉尘粒子在空气中很快沉降,即使吸入也被鼻腔鼻毛阻留,随擤涕排出;10um以下的粉尘,绝大部分被上呼吸道所阻留;5um以下的粉尘,可进入肺泡;0.5um以下的粉尘,因其重力小,不易沉降,随呼气排出,故阻留率下降;而<0.1um以下的粉尘因布朗氏运动,阻留率反而增高。病因主要影响因素64.机体状态人体呼吸道有一系列的防御装置,吸入的粉尘,首先通过鼻腔时,因鼻毛的滤尘作用和鼻中隔弯曲而阻留,一般为吸入粉尘量的30%~50%;进入气管、支气管的粉尘,极大部分可由支气管树的分叉、黏膜上皮纤毛运动而阻留并随痰排出;部分尘粒被巨噬细胞或肺泡间质巨噬细胞吞噬成为尘细胞,尘细胞或未被吞噬的游离尘粒可沿着淋巴管进入肺门淋巴结。病因主要影响因素•凡有慢性呼吸道炎症者,则呼吸道的清除功能较差,呼吸系统感染尤其是肺结核,能促使矽肺病程迅速进展和加剧。此外,个体因素如年龄、健康素质、个人卫生习惯、营养状况等也是影响矽肺发病的重要条件。8病理病理上矽肺的表现为层状结缔组织构成的小叶中心型、支气管血管周围结节,结节直径约1~10mm,散在性弥漫分布于全肺,但以上叶和肺门旁区数量最多。结节周围常见局灶性肺气肿。病理改变•石英尘进入肺泡肺泡巨噬细胞尘粒侵入肺泡间隔尘粒在淋巴系统移聚集吞噬尘粒间质巨噬细胞吞噬动、阻塞淋巴管致成为尘细胞增殖性淋巴管炎随黏液纤毛系尘粒与尘细胞背肺门方向堆积统经气管排出矽结节与弥漫型间质纤维化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主要症状:咳嗽、咯痰、胸闷、气短、心悸、胸痛、并随着病情的进展,上述症状加重。体征:早期矽肺患者无特殊体征,随着病情的进展,可逐步出现干性罗音、喘鸣音,如合并感染还可出现湿性罗音。肺气肿—桶状胸,呼吸音减弱,如并发肺心病,则出现相应的体征。单纯矽肺边缘清楚的小结节,直径常为2~5mm,但其范围常为1~10mm,主要累及上肺部和后肺。复杂性矽肺可见大阴影,常发生在上肺部的中外带,并向肺门移动,在融合性肿块与胸膜间留下气肿的间隙。肿块可发生坏死形成空洞。影像表现——X线胸片•肺纹理改变:早期肺纹理增多、增粗,分支交叉,形成网状,晚期肺气肿加剧,肺纹理减少。•矽结节及其融合:矽结节表现为直径约3mm,边界清晰,致密孤立的结节,进展后融合成均匀致密团块,即大结节。常见于两肺上野外带。•肺门改变:肺门增大,密度增高。肺门淋巴结蛋壳样钙化。•肺气肿:弥漫性或局限性•胸膜改变:肋膈角变钝,胸膜增厚。•矽肺合并结核:肺尖或锁骨上下区X线胸片影像表现——CT小结节,直径2-5mm,边缘清楚或不清楚,小叶中心性和胸膜下网状影不明显弥漫分布,以上叶和后部为主融合团块,形态不规则,含坏死区局灶性小叶中心性肺气肿不规则型或瘢痕型肺气肿淋巴结肿大和钙化诊断1.1.矽尘作业接触史矽尘作业接触史2.2.生产环境劳动卫生调查,生产环境空气中粉尘浓生产环境劳动卫生调查,生产环境空气中粉尘浓度的测定。度的测定。3.3.临床表现:临床表现:((11)症状和体征)症状和体征((22))XX胸片检查(主要)胸片检查(主要)4.4.肺功能检查肺功能检查《尘肺病诊断标准》(GBZ70—2002)根据小阴影的密集度和累及范围、大阴影占肺野的面积进行诊断。(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