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细胞识别和第四节细胞识别和免疫免疫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淋巴细胞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骨髓、胸腺脾脏、淋巴结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细胞生成、成熟、集中分布的场所。在骨髓中发育迁移到胸腺中成熟的在骨髓中发育成熟的位于淋巴液、血液、淋巴结中P722细胞识别细胞识别什么在细胞识别中起了重要作用呢?细胞膜的结构模式图糖蛋白糖脂动物体细胞对“自己”和“异己”细胞及物质的识别。蛋白质磷脂多糖——免疫的基础所有被生物体细胞识别为所有被生物体细胞识别为““异己异己””物质并物质并受免疫反应排斥的受免疫反应排斥的物质物质。。抗原抗原外源性抗原内源性抗原引起疾病的引起疾病的细菌、霉菌、病毒细菌、霉菌、病毒等病原体及其等病原体及其毒性产毒性产物物、、异种动物血清、同种异体的组织细胞。异种动物血清、同种异体的组织细胞。机体内机体内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衰老或损伤的细胞以及以及突变后的细胞突变后的细胞等等。。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皮肤、黏膜屏障、清扫、杀菌、抑菌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免疫的第二道防线免疫的第二道防线巨噬细胞吞噬泡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和溶酶体中溶菌酶的溶解消化。抗原抗原识别受体记忆B细胞浆细胞抗体抗体浆细胞记忆B细胞初次免疫二次免疫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的体液免疫1)这一免疫过程由什么细胞介导?2)上述细胞如何被激活?3)上述细胞被激活后会有怎样的变化?4)该免疫过程分泌了什么物质?该物质有何免疫作用?5)该免疫过程是否有记忆功能?如何实现?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淋巴因子致敏T细胞记忆T细胞T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分泌杀死或裂解抗原细胞二次免疫P721357810111213141516181920免疫系统的协同作用致敏T细胞记忆T细胞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浆细胞抗体记忆B细胞巨噬细胞抗原P7269二次免疫的特点人体免疫反应是机体识别“自己”、排除“异己”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下列有关曲线中,不能正确反映这一变化过程中某些因素的变化情况的是()ABCDB请简述:接种疫苗的细胞学原理接种疫苗,机体发生初次免疫,产生记忆细胞,当有相同抗原入侵时,记忆细胞迅速反应,产生大量免疫分子,进行二次免疫,消灭病原体。天然免疫和人工免疫患传染病后获得的免疫人工免疫。用人工方法使人体获得免疫天然免疫方式接种疫苗死疫苗活疫苗第五节植物生长发第五节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育的调节2.植物体内信息的传递和调节(1)生长素的化学名称:吲哚乙酸(3)生长素的含量:含量极少,作用显著。(2)生长素的合成部位:生长活跃的部位(4)生长素的作用:(5)生长素的作用特点P7921112促进细胞伸长生长、分裂分化促进侧根形成促进果实发育促进顶端优势抑制花、果脱落(4)生长素的作用:(5)生长素的作用特点*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中浓度抑制生长高浓度受害、死亡*同一植株不同器官对同一浓度生长素反应不同。对生长素的敏感性:根>芽>茎。abP78147(6)顶端优势: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意义:充分接受光照生产上的应用:棉花打顶茶树摘心果树修剪P7910(6)顶端优势: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P8015向光弯曲的外因:单侧光照向光弯曲的内因生长素的不均匀分布产生生长素的部位:胚芽鞘尖端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胚芽鞘尖端向光弯曲部位胚芽鞘尖端以下植物的向光性1、直立生长2、不生长不弯曲3、向右弯曲4、向光弯曲5、直立生长6、向光弯曲P7838P8013生长素的运输方向1、极性运输是指生长素总是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而不能倒转。用同位素14C标记的吲哚乙酸来处理一段枝条的一端,然后探测另一端是否含有放射性14C标记的吲哚乙酸存在,枝条及位置如下图。下列有关处理方法及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A.处理甲图中A端,不能在甲图中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B.处理乙图中A端,能在乙图中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C.处理乙图中B端,能在乙图中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D.处理甲图中B端,能在甲图中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C形态学上端形态学上端形态学下端形态学下端P8016生长素的运输方向2、横向运输尖端部位出现一定程度的由向光侧向背光侧的横向运输,从而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