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家庭访视技术前言1目录Contents访视前准备工作及访视人员注意事项234新生儿常见问题(正常及异常情况)5访视内容(评估及测量)访视指导3前言新生儿访视是新生儿保健的重要环节。分娩后的新生儿,均应接受社区医护人员的访视,做到无病早访,防治给合,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新生儿期一般进行家庭访视三次(与产后访视时间一致)。第一次:在产后或出院后3天内;第二次:于产后第14天;第三次:于产后第28天。4访视前准备工作准备物资上门访视转介表资料整理,录入信息平台。访视包用物摆放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手电筒卷尺无菌剪刀镊子棉签无菌纱布两块等手消毒液健康教育宣传单抚触及沐浴彩图等私人用物:钱包手机钥匙纸巾工作证名片等新生儿未入户口统一用“母亲的身份证号+B”;未取名字的新生儿用“母亲名字+女(或男)”。5访视人员注意事项新生儿访视人员应经过专业技术培训。访视时应用携带新生儿访视包,出示相关工作证件。注意医疗安全,预防交叉感染。检查前清洁双手,检查时应注意保暖,动作轻柔,使用杠杆秤时注意不要离床或地面过高。访视人员必须注意个人清洁卫生,如患有感冒、皮肤感染等应暂停近视工作。6访视内容---评估评估了解母亲孕期情况,新生儿分娩方式,有无窒息史,出生体重,预防接种情况(如乙肝卡介苗)、是否已做新生儿听力筛查和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等。1身体评估:测量体温、心率、呼吸、体重、身长、头围等。2面色及皮肤黏膜:检查新生儿的面色,皮肤有无黄疸。3肌张力及活动情况:评估新生儿哭声,睡眠情况。4喂养及大小便:了解新生儿喂养,母乳分泌情况,新生儿大小便次数、性质。5脐部:有无感染和出血,脐带是否脱落。6家庭环境:评估婴儿居室是否空气清新流通、安静、整洁,有无存在不安全隐患(如居室空气混浊,有无装修异味,婴儿床附近杂物多等)。77新生儿疾病筛查及新生儿听力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出生后72小时进行,充分哺乳后(喂足六次奶)。新生儿听力筛查出生后72小时进行。8访视内容---测量(体重)新生儿需排空大小便,脱去外衣、袜子、尿布,仅穿单衣裤,冬季注意保持室内温暖。测量前准备1称重时新生儿取卧位,新生儿不能接触其它物体。体重记录以千克(kg)为单位,至小数点后2位。测量方法2出生后可出现暂时性生理性体重下降(3%~9%),与摄入不足、胎粪排出和水分丢失等有关。约在生后3~4天达最低点,于7~10天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生后如及时喂哺可减轻或避免生理体重下降的发生。生理性体重下降3体重出生至6足月为第一个增长高峰:出生后前3个月每月增加700~800g(其中第一个月可﹥1000g);4~6个月时每月增加500~600g;7~12个月时每月增加300~400g。故3足月的婴儿体重约为出生时的2倍(6㎏),1周岁时婴儿体重约为出生时的3倍(9㎏)。生后第二年体重增加2.5~3.5㎏,2岁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4倍(12㎏);2岁至青春前期体重增长减慢,年增长值约2㎏。增长规律4临床上可按以下公式粗略估计体重:﹤6月龄婴儿体重=0.7×月龄(㎏)+出生时体重(㎏);7~12月龄婴儿体重=0.25×月龄(㎏)+6(㎏);2岁至青春前期体重=2×年龄+7(或8)(㎏)。计算公式5过重:见于肥胖症、发育过快儿童或水肿患儿。低体重:见于重症营养不良、家族性矮小等。体重异常69访视内容---测量(身高)身高指头顶到足底的全身长度。01身高(长)的增长规律与体重类似,年龄愈小增长愈快,也有婴儿期和青春期2个生长高峰。出生时身长平均为50cm,生后第一年增长约为25cm,其中前3个月约增长11~12cm。第二年身长增长约10cm左右,即2岁时身长约85cm。2岁以后身高(长)增长约年均5~7cm。2~12岁身高(长)的估算公式为:7×年龄+70cm。020310访视内容---测量(头颅)可根据头围大小,骨缝和前后囟闭合迟早等来衡量颅骨的发育。头围测量法为平眉弓及枕骨粗隆处的周长。出生时头围约33~34cm;在第一年的前3个月和后9个月头围都约增长6cm,故1岁时头围为46cm;生后第2年头围增长减慢,2岁时头围48cm;5岁时为50cm;15岁时头围接近成人;约为54~58cm。头围测量值在2岁以内最有价值,连续追踪测量比单次测量更重要。较小的头围,小于平均值-2个标准差(﹤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