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教育初心,勇担育人使命,深化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专题网络培训成果在家校共育中如何做到与家长有效沟通尊重•沟通•共育一个孩子的健康、健全成长,仅靠学校或家庭都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观察不到孩子在家的情况,家长也难以看到孩子在校的表现,只有两者形成合力,才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而家校合作的基础是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互相配合、和谐施教,共育新人。而教师如何与家长进行沟通,才能达事半功倍的效果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一、尊重家长,胸襟开阔。尊重学生家长是教师做好工作的前提,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西鲍特和凯利提出的社会互动理论认为,任何人际关系的本质是互动,而互动的核心是相互依赖,社会学中将这种相互依赖称之为“相倚”,应该说,教师与家长的互动追求应当是“彼此相倚”型的互动,因为在这种类型的互动中,才能真正凸现双方的主体地位,体现主动性。但是现实中的情况往往是,教师是互动的主动方,决定了互动的激起、进行和结束,而家长属于被动方,总是被“牵着鼻子走”,因此尊重家长,让家长在心理上取得与教师地位的平等,就为沟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礼貌待人。要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家长到校,应主动给家长让座、倒水,要有为人师表的风度和人格魅力。(二)选择时机与学生家长沟通,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和地点。人人都有情绪化或心情不佳的时候,那么此时就不是与家长进行交谈的时候,与家长沟通,应先间接地向学生了解其家中的情况,以便决定是否适合与家长交谈。(三)善于倾听与家长沟通要善于倾听,多数老师约见家长时,说得多听得少,只顾自己痛快,啪啪一通数落,情绪发泄完了,自己累了,家长的耳朵也塞满了,回去便拿孩子撒气。我们要时刻保持亲切的笑容,去面对他们,去体谅做父母的心情,以一个教师特有的耐心去面对他们,通过换位思考去了解他们,使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有信心把他们的孩子教育好。(四)讲究艺术与家长沟通,要讲究语言的艺术,要深入浅出,将大道理说小。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长的文化水平、素质、教养不同,难免会遇到一些“护短”的粗鲁家长,那就必须讲究语言的艺术,多数学生在学校作了错事之后是不会向家长说的,反而说别人怎样错,老师又如何袒护那些同学,这往往引起家长的误解,所以老师应该在家长心平气和的情况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用征求意见的态度,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个家的共性只要多站在对方的角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