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推广在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下,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高。主要原因之一是严重缺乏从事农业推广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在此背景下,为落实“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更好地适应我国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学位制度,1999 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置了“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到目前为止,已有数十家在职农业推广硕士培养单位,且培养规模仍在不断扩大。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为农业技术推广和新农村发展培养了一批高层次、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国民经济的增长,尤其是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对在职农业推广硕士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结合农业推广硕士教育实践对其培养目标和学位论文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顺利实现在职农业推广硕士培养目标,提高在职农业推广硕士培养质量。1 农业推广硕士培养目标的特点农业推广作为与农村发展任职资格和农业技术推广联系密切的专业学位。主要目标是为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具有综合职业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1]。具体要求包括:(1)较好地掌握中国农业发展规律;热爱农业推广,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积极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服务。(2)掌握农业推广领域基本理论和方法、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专业技能和技术传授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新型的农业推广理念,能够独立从事较高层次的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工作。(3)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通过对在职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的综合分析可知它是专门为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职业的人员开设的一门专业学位[2],具备明显的职业性、实践性、学术性、研究性和复合性[3]等特点。2 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管理的重要性和基本要求高质量的学位论文是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因此,要想做好在职农业推广硕士的培养工作,提高硕士培养质量,严抓学位论文管理环节凸显其重要性。在职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大致分为研究类、调研报告类、产品研发类、农业项目规划设计类、推广项目技术与效益分析类等几大类。不管是哪一类学位论文,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应符合培养方案中的要求[4],不同类型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