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数学学习习惯及良好习惯的养成高一是数学学习的关键时期,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习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成绩 却不理想,屡受挫折.作为一线教师,我发现了一些普遍的现象:① 智力没有明显差异的学 生数学学习的成绩却相差很大;②有些学生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数学成绩却迟迟不见 起色;③有些学生测试做错的题在考后却总能去独立解答.这些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通过 对这局部学生面批试卷和交流学习心得发现,他们的问题绝大多数都出在不良的学习习惯 上.着名教育学家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既然 良好的学习习惯在高中数学学习中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刚踏入高中的同学们应养成哪 些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教师又应该怎样做呢一、课前预习的习惯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在数学语言上更抽象、思维方法更趋于理性、知识内容在数 量上剧增,因此学生假设还象初中阶段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着老师的惯性运转,坐等上 课,被动学习,久而久之成绩必然日趋下降.有效的预习就像赛跑时的“合理〞抢跑,能提 高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提升学生上课时听讲的效率,改变被动学习的局面, 同时也是培养自学习惯,提升自学水平的最有效的途径.因此数学学科的学习,要十分重视 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首先,应让学生明确预习的任务是通过初步阅读,了解新课的内容〔如概念、定理、公 式、性质、证实方法等〕,为顺利听懂新课打好根底,做到心中有数.具体任务是:⑴ 复习、稳固和补习有关已学的旧知识,找出新课中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并把理解不透 的记下来;⑵ 初步弄清新课中的根本内容是什么,并找出书中的重点、难点和自己费解的地方;⑶ 在预习的过程中,需要动手做的准备工作、课文后的练习题都要尝试着想一想、做一 做.这样在老师授课时集中注意听讲或向老师提出问题,便会大大提升课堂效率.其次,要让学生明确如何预习.一般有三种方法:第一种是利用假期等时间较充分时,先将下学期要讲内容看一遍,习题做一遍;第二种是在老师讲课的前一天将明天老师要讲的内容先看一遍,做一遍,有不会的没关 系,明天上课时认真听,尤其是上课时跟不上老师思路的同学预习效果更明显,即使上课时 能跟上老师思路的,也要看看老师讲的方法与你的做法是否一样,看老师是怎样举一反三的,怎样横向联系的,怎样拓展的,自己怎么就想不到;第三种预习方法是课前预习,将老师当天要讲的内容上课之前看一看,老师讲的时候对 题中的是什么,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