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木兰诗》七下22 《木兰诗》【教学目标】 1 .了解诗歌表现的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2 .学习《木兰诗》详略得当的写法。3.领会故事情节曲折, 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表现方法。 4 .体会民歌刚健清新的特色, 掌握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 【重点难点】1.故事情节和木兰形象。 2 .记叙的详略处理。 【教学设想】 1 .利用诗中排比句、对偶句、复沓句、顶真句等句式特点,当堂背下来。2.疏通文义, 从整体上把握故事情节, 理清故事的基本脉络。 3 .结合诗句展开联想和想像,以补充诗歌留下的空白。 4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同学们都知道“巾帼不让须眉”这句古语吧,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就有这么一位好女子,她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立下赫赫战功。她的事迹被老百姓编成民歌广为传唱。她的名字叫花木兰。现在我们就从这首流传于世的北朝民歌《木兰诗》中,来感受一下“巾帼不让须眉”的气魄吧! 1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 qian )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这是当时北方民族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有角, 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木兰诗》则是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 (乐府双璧另一:《孔雀东南飞》)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南北朝,社会上已经把“乐府”从官署的名称转变而为诗体。其中既有文人诗歌,又有民间歌诗,亦即凡是合过乐能够歌唱的歌诗,统统称为“乐府”。 2 .《木兰诗》产生的时代,当在西魏。 那时正是南北朝时期南北对峙,战争是北朝社会一个最突出的现象, 整个北朝的历史几乎与战争相终始,在初期“五胡十六国”的 130 多年中,战争尤为频繁。五六世纪间,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与柔然族在黑山、 燕山地区进行过长期的战争。 这与诗里所写的木兰出征路线正相吻合。这可能就是《木兰诗》的历史背影。花木兰是古时河南省虞城县营廓人。 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屡立战功。凯归,帝封官嘉奖,木兰不受,欲纳宫中,以死拒之。唐初,追封为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孝烈将军。人们为纪念她, 于唐代修建花木兰祠, 祠内现存元代立 《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和清立《孝烈将军祠辨误正名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