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设计任务设计题目机械加速搅拌澄清池工艺设计设计要求设计规模为 1600m3/h, 水厂自用水量为5 %,净产水能力为 1600m3/d ×= 1680m3/d = 3/s设计内容完成机械加速搅拌澄清池工艺设计说明书一份,手绘1 号图纸一张2 设计说明机械搅拌澄清池的工作原理机械搅拌澄清池是利用转动的叶轮使泥渣在池内循环流动,完成接触絮凝和澄清的过程。该型澄清池由第一絮凝室、 第二絮凝室和分离室组成。 在第一和第二絮凝室内,原水中胶体和回流泥渣进行接触絮凝,结成大的絮体后,在分离室中分离。清水向上集水槽排出。 下沉的泥渣一部分进入泥渣浓缩室经排泥管排除,另一部分沿回流缝在进入第一絮凝室进行絮凝。机械搅拌澄清池的工作特点机械搅拌(原称机械加速) 澄清池属泥渣循环型澄清池,其特点是利用机械搅拌的提升作用来完成泥渣回流和接触反应。加药混合后的原水进水进入第一反应室,与几倍于原水的循环泥渣在叶片的搅动下进行接触反应。然后经叶轮提升至第一反应室继续反应, 以结成较大的絮粒。 再通过导流室进入分离室进行沉淀分离。这种水池不仅适用于一般的澄清也适用于石灰软化的澄清。机械搅拌澄清池设计要点及数据(1) 二反应室计算流量(考虑回流因素在内)一般为出水量的3~5 倍;(2) 清水区上升流速一般采用~s,当处理低温低浊水时可采用~s;(3 )水在池中的总停留时间为~,第一絮凝室和第二絮凝室的停留时间一般控制在 20~30min,第二反应室按计算流量计的停留时间为~1min(4) 为使进水分配均匀,可采用三角配水槽缝隙或孔口出流以及穿孔管配水等;为防止堵塞,也可采用底部进水方式。(5) 加药点一般设于池外,在池外完成快速混合。一反应室可设辅助加药管以备投加助凝剂。软化时应将石灰投加在以反应室内,以防止堵塞进水管道。(6) 第二反应室内应设导流板,其宽度一般为直径的左右(7) 清水区高度为 ~2.0m;(8) 底部锥体坡角一般在45° 左右,当设有刮泥装置时也可做成平底(9) 方式可选用淹没孔集水槽或三角堰集水槽,过孔流速为 0.6m/s 左右。池径较小时,采用环形集水槽;池径较大时,采用辐射集水槽及环形集水槽。集水槽中流速为 ~0.6m/s ,出水管流速为 1.0m/s 左右。考虑水池超负荷运行和留有加装斜板(管)的可能,集水槽和进水管的校核流量宜适当增大。(10) 进水悬浮物含量经常小于1000mg/L,且池径小于24m时可用采污泥浓缩斗排泥和底部排泥相结合的形式, 一般设置 1~3 个排泥斗, 泥斗容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