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题须知: 1、 本次考试时间为 90 分钟,满分为 100 分。 2、 请按题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对应的字母用 2B 铅笔涂黑,凡在题本上作答者一律不计分。 3、 考试题本属于绝密材料,考完后原数回收,严禁带出考场。 一、判断题(每小题 0.5 分,共 10 分) 1、从古到今为社会统治阶级政治服务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职能之一。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正确。在原始社会,教育是不具有阶级性的,因为那时并不存在国家,但是自从有了国家,教育便为之服务,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基地,所以学校便为统治阶级服务,政治制约着教育的发展,教育促进这政治的发展。 2、在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中,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已从量性评价逐渐转向质性评价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正确。新课改的理念要求要关注过程的评价,而不要只关注结果,量性评价相当于总结性评价,即学习结束后的一个评价,而质性评价更加关注在过程中受教育者的身心成长,所以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逐渐转向为质性评价。 3、审美需要是马斯洛提出的五种需要之一。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正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有两种分法,一种是五分法,一种是七分法,五分法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社交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七分法就是在社交需要后求知的需要与审美的需要,审美需要和求知需要包含在社交需要里,所以正确。 4、人本主义学者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在一定条件下自我实现的过程,与“自我” 的形成无关。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错误。人本主义注重以人为本,自我的形成是自我实现的一个基础,自然二者是都要强调的。 5、教育仅仅是一种消费事业,福利事业,而不具有生产性。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错误。教育可以对人力进行再生产,同时教育对科技、对知识等都具有再生产的作用,所以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6、习得性无助感就是学习没有力气的感觉。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错误。“习得性无助”指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造成的任听摆布的行为。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 是指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 ,所以不是指没有力气的意思。 7、外铄者强调个体的环境影响,一般不重视教育的价值。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错误。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荀子、洛克、华生,不仅强调个体受环境的影响,还强调教育对人的影响,即是环境决定论与教育万能论。 8、智力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