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15年感动中国人物于敏的人物事迹及颁奖词VIP免费

2015年感动中国人物于敏的人物事迹及颁奖词_第1页
1/15
2015年感动中国人物于敏的人物事迹及颁奖词_第2页
2/15
2015年感动中国人物于敏的人物事迹及颁奖词_第3页
3/15
1 2015 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晚会评选出今年的感动中国人物 一、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事迹: 于敏,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89 岁,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在中国核物理的几位开创者中,于敏是唯一一位没有留学背景的人。在氢弹的理论探索中,于敏几乎从一张白纸开始,依靠自己的勤奋,举一反三。克服重重困难,自主研发,解决了氢弹研制中的一系列基础问题。1967 年,中国完成了氢弹核爆实验。从原子弹到氢弹,中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这是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在氢弹研制过程中,于敏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成为中国氢弹研制中的关键人物。 从 60 年代开始,于敏放弃了个人热爱的基础物理专业,此后30 年一直隐姓埋名,于敏一生只有两次公开露面,一次是 1999 年,国家为两弹一星元勋授奖,另外一次是 2015 年1月 9 日,国家科技奖颁奖,于敏成为最高科技奖的唯一获得者。 于敏颁奖词:离乱中寻觅 一张安 静 的书 桌 ,未 曾 向 洋 已 经 砺 就 了锋 锷 。受 命 之日,寝 不安 席 ,当 年吴 钩 ,申 城 淬 火 ,十月出塞 ,大器 初 成。一句 嘱 托 ,许 下 了一生;一声 巨 响 ,惊诧 了世界;一个名字 ,荡 涤 了人心 。他 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他 是 89 岁高龄 的于敏。 2 二、最美乡村教师朱敏才、孙丽娜事迹: 爱·慈善 支教贵州的外交官夫妇:朱敏才 孙丽娜 10 年前,退休的外交官夫妇朱敏才、孙丽娜并没有选择在北京的安逸生活,而是来到贵州偏远山区义务支教。 他们将义务支教作为新生活的支点,也是圆了自己未圆的梦——1965 年从贵州大学英语系毕业时,朱敏才填写的志愿是到贵州山区当一名英语老师,而国家的统一分配让他成了一名外交官。本来是小学教师的孙丽娜,因为跟随丈夫常驻外国使馆而不得不放弃心爱的工作,她总觉得当老师还没当够。 把光鲜靓丽的西装和礼服留在北京,背上简单的行囊,他们来到了偏僻的尖山苗寨。寨里有 200 多个孩子,在他们之前,这儿只有一名代课老师。 尽管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但条件之艰 苦还是超 出 了他们的预 料 。他们的卧 室 跟男 厕 所 共用 一面 墙 ,夏 天 臭 气 熏 天 ,孙丽娜晚 上要 戴 着 两 层 口 罩 才能 睡 觉。高 原 强 烈 的紫 外线 照 射 让孙丽娜的右 眼 全 部 失 明 ,左 眼 视 力 只剩 下...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2015年感动中国人物于敏的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