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骄人祖先灿烂文化第 10 课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课题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单元骄人祖先灿烂文化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自强不息的人格素养、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中华传统美德。2、过程与方法:通过听故事、小组讨论、读格言等活动,进一步深化理解中华传统美德。3、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豕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着力完善学生的道徳品质,培养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养。教学重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教学难点着力完善学生的道徳品质,培养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养。。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时3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一、明志1.师: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咼尚的品格,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所形成的代代传承的美德,深深熔铸在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之中。不懈追求人格修养的提高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突出特点,如注重明志、崇尚气节、讲究诚信等。明志的含义:明志就是确立志向。在向理想彼岸的远航中,只有不畏艰险,不断进取的人才能体验到成功的喜,而明志是为激流勇进的人生注入的第一推动力。2•讲故事推荐《乘长风破万里浪》的故事宗悫是南北朝时著名将领,他少年时就有着远大的志向。一次,他的叔叔问他长后做什么,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宗悫的回答表现出一种豪迈气概,令他的叔叔惊叹不已。3•谈志向“有志者事竟成。”明朝思想家王阳明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说一说你自己的志向或理想,你是否在坚定不移地朝着它前进?讲授新课二、气节1•师:冋学们,我们不光要注重明志,还要崇尚气节。2•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是气节。3•师总结,气节指志气和节操,往往表现为坚持正义,在民族危急关头或强大压力面前不屈服的精神。气节是以廉耻之心为基础的,没有廉耻,就不能坚持道德原则。4•小故事《苏武牧羊》苏武牧羊汉武帝时,苏武出使匈奴。当他即将完成任务时,发生了变故,匈奴首领逼迫他投降。苏武对下属说:“我是汉朝使者,如果丧失气节、违背使命,还有什么脸面回国呢?”后来,匈奴将苏武流放到荒无人烟的北海边去放羊。没有粮食的时候,他就吃草根等充饥,但他一直没有屈服。等到匈奴准许苏武回国时,他已经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磨难,胡须、头发都交白了。师:如此恶劣的环境,苏武矢志不渝的原因是什么?又是什么在支撑着他?4.名言:是呀!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