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攻》学案 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掌握 “国”“故”“以” 等文言词语及其使用方法;理解墨子的生平及思想主张。 过程与办法:通过诵读,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坚持正义,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珍爱生命,发明和谐社会的人生价值观念教学重点:学习文章的写作特点及文中展示的哲理教学难点:如何看待墨子的“非攻”的思想。教学办法:讲读结合;结合解说品味文章蕴含的道理。学时安排:一学时教学用品: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其中有影响的是墨、儒、道、法四大家。他们纷纷著书立说,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中有一种人主张“兼爱”、“非攻”,但愿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不义战争,他就是墨子。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选自《墨子》的文章——《非攻》。二.作家背景介绍1,作家介绍:墨子(公元前 468~公元前 376 年 ),名翟,战国时鲁国人(或说宋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 2,解题及背景介绍非:非难、责怪。非攻:谴责攻打别国的侵略战争“非攻”即反对攻打的战争,与普通的非战是有区别的。墨子对于防御性的战争不仅不反对,并且极力支持。《公输》篇中墨子不仅去说服公输盘和楚王不要攻宋,还派弟子三百人为宋守城。孟子曾说过:“春秋无义战。”(《孟子•尽心下》)到战国时期,新兴地主统治的国家进行无休止的兼并战争,大量杀戮敌国 人民。尽管客观上增进了中国的统一,但也不是义战。墨子《非攻》揭发了这种战争的本质是有主动意义的。中篇举史事阐明好战必亡。下篇必定禹伐有苗、汤伐桀、武王伐纣是义战,并且主张先利天下诸侯,援小国,立信义,宽吾众,信吾师,然后能天下无敌。由此可知墨子从不反对正义战争。三:诵读整体感知1、指名朗诵《非攻》,规定读准字音、读清句读2.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注意一下字的读音园圃(pǔ) 鸡豚(tún) 栏厩(jiù) 衣裘(qiú) 兹(zī)甚 不辜(gū)2.学生自由朗诵3.学生熟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大意。并解决下列问题:1.找出通假字。2.找出词类活用词语,并理解。3.找出特殊句式,并分析。4.找出一词多义5 找出古今异义1.通假字 ①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 (“兹”通“滋”,更加 ) ② 拖其衣裘 (“拖”通“脱”,强夺或费力获得)③ 白黑之辩 (“辩”通“辨”,分别)2.词类活用 ① 众闻则非之 形容词用作动词,非难。 ② 以亏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