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中的色彩”与诗歌教学突破摘 要:古典诗歌鉴赏,一向是高考的不可或缺的“常客”,无疑也是现在课堂改革的重要课题。如何解决这个教学难题,于漪老师的题为《诗歌中的色彩》的文章,给了本人很大的教学启示。结合实践经验,本文提出了以下观点:如果我们能够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色彩”,并通过“诗歌中的色彩”,融入诗歌的意境,完全能够轻松地走出诗歌教学的误区,带领学生在诗歌这座美的殿堂遨游,在审美享有中达成情感的共鸣和情操的陶冶。核心词:诗歌 色彩 突破法国诗人荷尔德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于漪老师就是一位能够诗意地栖居在语文课上的诗意教师。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发明了语文教坛的奇迹;作为“熏陶感染派”的代表人物,她的教学风格、教育艺术,都予以了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深深的启示。于漪老师的《诗歌中的色彩》,文虽简短,却让我在诗歌教学上有所顿悟:感悟“诗歌中的色彩”,融入诗歌的意境,能够作为轻松地解决诗歌教学难题的突破口。于漪老师由歌德的一首优美的诗歌《米娘》的开头“你可知那柠檬花开的地方,香橙在绿阴深处闪着金光”,引领我们联想到了屈原的《橘颂》中的“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曾枝剡棘,圆果抟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以及苏轼的“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香橙在绿阴深处闪着金光”,于漪老师创设的这个教学案例,给了我们明确的暗示——这样画面色彩、感情色彩浓厚的优美诗句,能够让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同时,于漪老师说,“联想不一定都牵连到本质,有时沾一点边也会产生联想,以上联想或许是由诗中相似色彩引发的吧”。确实如此,展开联想,我们会想到古典诗歌中诸多与“色彩”有关的佳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是一位热爱自然、师法自然的诗人。一“碧”一“红”,笔调简朴,给读者带来的色彩视觉的感受却是很强烈的。读者吟诵之余,自然能够感受到杨万里对西湖六月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能够从“别样红”之中,去享有作者在净慈寺送别好友林子方的欢快心情。难怪有人称赞杨万里是一位高明的摄影师,称赞其善于描绘日常所见的平凡景物,特别善于捕获景物的特性及稍纵即逝的变化,形成情趣盎然的画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王国维说:“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人间词话》)。杨万里的这两句诗,就好似一种盆景,一帧小画,写出了一种小巧玲珑、富有盎然生意的胜境:新荷初出水面,绿嫩的叶子似睡眼未开,一只小小蜻蜓已飞停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