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1【单选题】关于《诗经》中的词,以下哪个说法是不确切的?(D) A、诗经中的词实际上是歌词 B、诗经中的词是最初通过歌唱传承的 C、诗经中的词是因为礼乐活动的需要而创造的 D、诗经中的词是可以当成诗来诵读 2【单选题】据研究,“诗经”一词是在(B)才被固定下来,并作为一本书的名称。 A、南朝 B、南宋 (南宋时人廖刚,以“诗经讲义”为自己著述冠名) C、北朝 D、北宋 3【判断题】《诗经》中的词是在“礼坏乐崩”之后才被逐渐记录下来,并成为文本读物。(√) 诗经是周代礼乐文明的产物,它最早是用于歌唱的唱词,后来由于礼崩乐坏,曲调消失,词与乐谱等歌唱表演因素脱离而得以保留,我们才开始以读的方式来欣赏《诗经》。 1.2 什么是《诗经》六义? 1、《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对“六义”进行了划分: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大小不同,而得并为六义者。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 风、雅、颂——指《诗经》的体式 赋、比、兴——指《诗经》的表现手法 2、风即十五国风,是各地的音乐曲调,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桧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豳风、陈风、曹风十五部分,共一百六十篇。 雅分为大雅和小雅,是朝廷正乐,共一百零五篇,其中大雅三十一篇、小雅七十四篇。 颂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三个部分,分别有三十一篇、四篇、五篇,为郊庙祭祀之乐。 3、宋代朱熹在《诗集传》曾有清楚的解释:“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赋就是直截了当地表达所要陈述的思想感情 比就是打比方,拿一件事物来比拟另一件事物 兴指的是诗歌在音乐上的起调或用来引起主题的景物或象征物 1【单选题】以下哪一部文献中是将“六义”称为“六诗”?(C) A、《毛诗序》 B、《周易》 C、《周礼》 D、《毛诗正义》 2【单选题】“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是郑玄对“六义”中(A)的解释。 A、“赋” B、“比” C、“兴” D、“风” 3【单选题】根据郑玄的解释,“颂之言诵也,容也。”中“容”的意思是(C)。 A、容量 B、状态 C、舞蹈 D、容貌 4【单选题】“主文而谲谏”中的“谲谏”与以下哪一种劝诫方式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