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II卷 1 绝密★启用前 2 0 1 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本试卷共22 题,共150 分,共10 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对于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的信息,并界定 个人隐私的边 界,进一步 说 ,是主体争 取主动建 构 个人数字化记忆与 遗忘的权利,与 纯 粹 的“隐私权”不同 ,“被遗忘权”更是一项 主动性的权利,其 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 是否 行使该 项 权利对网络 上已 经被公 开 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题 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 有的排 除他 人非法使用 的权利。 其 次 ,在数据快 速 流 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 记忆与 以往的平衡具 有重 要的意义,如 果 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 意味 着人们容 易被囚 禁 在数字化记忆的监 狱 之 中 ,不论 是个人的遗忘还 是社 会 的遗忘,在某 种 程 度 都 是一种 个人及 社 会 修复和更新 的机 制,让 我们能够 从 过 去 的经验 中吸 取教 训 ,面 对现实 ,想 象 未 来 ,而不仅仅被过 去 的记忆所束 缚 。 全 国 II卷 2 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