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五章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对道德有更深刻的了解,能够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遵守公民道德准则,对社会主义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领域中的理论和知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对社会生活领域中的道德规范以及个人品德提升的路径有精准的把握。学生能够认识到,一 个人只要在社会中生存,就必须自觉遵守相应的道德要求,就必须用道德规范指导自己的实践,追求崇高道德境界。大学生能够提升对道德的理论认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和中国革命道德,自觉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激发大学生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教学重点: 1、道德的起源、本质、功能与作用。 2、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4、社会公德的含 义、特 点和主要内容。 5、公共 生活及其特 点。 6、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7、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8、积 极 投 身 崇德向 善的道德实践。 教学难 点: 1、继承和弘扬中国革命道德。 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3、大学生应确立的正确的就业观和创 业观。 教学方 法 :案 例 分 析 法 、理论讲 授 法 、专 题 式 教学法 、讨 论式 教学法 、 研 究 式 教学法 等 教学课 时 :6 课 时 第一节 道德及其变 化 发展 道德是以善恶 为评 价 方 式 ,主要依 靠 社会舆 论、传统习俗 和内心信 念 来 发挥 作用的行为规范的总 和。了解道德的起源、本质、功能、作用及历 史 发展 ,有助 于 大学生更加 自觉地 明德惟 馨 、崇德修 身 。 一、什 么 是道德 作为人类 社会特 有的一种 社会现 象 ,道德是人类 社会发展 到一定 阶 段 的必然 产 物 。准确把握道德的起源和本质,是大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认知的前 提。 ( 一) 道德的起源 1、劳 动 是道德起源的首 要前 提。道德是人类 社会的特 有现 象 ,动 物 的本能行为中不 存在 2 真正的道德。劳动将人与动物区分开来,创造了人、社会和社会关系,也创造了道德。劳动创造了道德主体。劳动在创造人的同时也形成了人与人的关系,原始的劳动分工与协作,使相互依赖、相互扶持自觉不自觉地成为当时最自然、最朴实的道德生活状态。随着劳动的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