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外语教育及其核心理念整体外语教育的核心理念1 目标观:学生整体发展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人,从本质上来说,是促进人的自我建构与完善。但人又为社会之中的人,教育同时具有社会属性和社会功能。因此,教育既要重视人的价值又要重视社会价值,应该塑造完整的人,是全人教育。这是一种整体教育哲学观。整体外语教育秉持整体教育哲学观,以学生整体发展为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也是国家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目标。开展整体外语教育,实现学生整体发展,本质上就是要坚持外语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外语课程的工具性主要体现的是语言的工具属性,即语言作为交流工具、思维工具和文化载体的属性,承担培养学生学会使用外语进行交流、发展思维、学习和传播文化的任务。外语课程的人文性主要体现的是教育的主体“人"的本质属性,即人之所以为人的特质,承担着培养学生如何做人,即如何通过外语学习、理解并践行人类共同的、最基本的、最优美的价值观念,发展学生人文思想、培育人文精神和提升人文素养的任务,即我们常说的“育人”作用,这是语言教育的根本特征(韩宝成、刘润清 2008;但武刚 2016)。坚持外语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实施外语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不仅适用于基础外语教育,也适用于高等外语教育。促进学生整体发展是整体外语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结合外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学生整体发展这一目标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1)学文化。外语教育首先是一种文化教育,因为语言和文化不可分割,而且语言本身也是一种文化。对学生而言,通过外语“学文化”,很重要的—个方面是培养自身的外国语言文化素养。简单来讲,就是能够掌握外语,运用外语实现理解、表达与交流;能够做到言语得当,文从字顺。但是,一个人外国语言文化素养的高低不仅体现在他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上,也体现在他的文化修养上,这就需要在外语教育过程中加强学生人文知识和文化修养的培养,尤其是通过文化对比的方式,以批判的眼光,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外语教育除应加强学生语言技能培养之外,还需关注语言承载的社会文化功能,强化学生语言文化意识的培养,培养其文化自觉(袁小陆、赵娟 2017:69)。因此,外语教育目标的确定要“取法乎上”,不能仅有语言知识,也不能仅仅介绍外国文化知识,更不能停留在“语言技能”和“语言运用”这一类行为目标层面,要提升到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