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工程概况一、概述1、工程概述株洲湘江四桥距株洲市一水厂取水口下游约500m,西起泰山路与长江南路交点,跨湘江,东至株洲市芦凇区,接建宁大道。其中河东岸引桥高架跨越沿江南路、建设路后与建宁大道平交, 河西岸引桥高架跨越滨江南路后与长江南路平交,另外河西岸设有半互通式立交将大桥与滨江南路相互联接。桥梁部分孔径布置 (由西向东) 为:12×20m(现浇连续箱梁) +7×46m(顶推连续箱梁)+ 75m+2×140m+75m(三塔部分斜拉桥)+ 4×42m(现浇连续箱梁)+ 5×20m(现浇连续箱梁),桥梁总长 1265.2m。株洲四桥建成后,大大缓解了株洲一桥交通压力,缩短了芦淞区至天元区跨江的往来交通, 从而减低了机动车辆的耗油量,这样,能大大改善株洲城市的空气质量。2、工程地质42m 跨现浇箱梁横跨东岸滨江南路和建设路,城市路面经过水泥混凝土硬化,地基承载力较好。通过株洲地税三分局部分地表面有20cm左右水泥混凝土路面,仅少部分地表为土层。该桥位从上往下的地质情况为,首先为1.28 m ~5.10 m的填筑土,承载力较低;再是5.12 m~6.10m 粘土层,容许承载力220~260 Kpa;最后进入弱风化泥质粉砂岩和弱风化砂砾岩,厚度17.80 m~25.17m,容许承载力 1200~1500 Kpa,桥梁的基础奠基于此层上面。3、水文特征湘江自南向北贯穿株洲市, 较大支流的枫溪港、 白石港迂回曲折于河东汇入湘江,水情较为复杂。在市区内有株洲水文站,水文系列较长,湘江干流最高水位一般出现在4~7 月,主要受洪水径流控制。根据株洲水位站质料统计,多年平均水位 30.61m(85 黄海系统),历年最高水位实测最高值为42.59m(1994年 6 月 18 日, 56 黄海系统),实测最大流量20200m3/s (1964 年 6 月);实测最低水位 27.51m(1998 年 11 月 13 日),实测最小流量 101m3/s (1966 年 9 月)。正常水位为 29.44 ~31.96m。年最高水位一般出现4~7 月,年最低水位出现在12~2 月。总之,该桥位处水资源比较丰富,能够满足上部结构的施工。4、气象特征株洲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地区。气候温暖,四季分明,雨水充沛,生长期长。据株洲市气象站1954~2000 年质料统计,多年平均降水量1410mm,最大年降水量 1912.2mm(1954 年),最小年降水量932.8mm(1986 年)。全年雨水集中在 3~7 月,汛期( 4~9)降雨量占全年 70%左右,梅雨季节 4、5、6 三个月,降雨量占全年 40%以上,多年平均蒸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