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题1.地震动的三要素?答:地震动强度(振幅、峰值),频谱特性,强震持续时间。2. 什么是基本地震烈度?基本地震烈度和E1 地震 E2 地震是什么关系?答:基本地震烈度是指该地区今后一个时期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到的最大地震烈度,即《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规定的烈度。3. 地震按照成因、震源的深浅、震中距的远近等的分类;一些有关地震的术语含义。答:按照成因可分为:火山地震、陷落地震、构造地震、诱发地震按照震源的深浅可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按照震中距的远近可分为:地方震、近震、远震4. 地震波包含了哪几种波?它们的传播特点是什么?各种波的速度对比?分为体波和面波。体波纵波:在传播过程中,其介质质点的震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一致。纵波的周期较短,振幅较小,波速较快,在地壳内的速度一般为200-1400m/s 。横波:在传播过程中,其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垂直。横波的周期较长,振幅较大,波速较慢,在地壳内的速度一般为100-800m/s 。面波瑞利波:传播时,质点在与地面垂直的平面内沿波前进方向做椭圆反时针方向运动。振幅大,在地表以竖向运动为主。乐浦波:传播时,类似蛇形运动,质点在地平面内做与波前进方向相垂直的运动。5. 地震动、地震波的概念。地震动: 也称地面运动, 是指由震源释放出来的地震波引起的地表附近土层的震动。地震波:当震源岩层发生断裂、错动时,岩层所积聚的变形能突然释放,引起剧烈的振动,振动以弹性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并释放能量,这种波就称为地震波。6. 地震震级、地震烈度的概念,两者之间的区别与关联,地震震级和地震释放的能量之间的关系。地震震级:衡量一次地震大小的等级,用符号M表示。比较通用的是里氏震级(用Ml 表示),定义为:在离震中 100Km处用伍德 - 安德生式标准地震仪所记录到的最大水平动位移(以微米计)的常用对数值,即 Ml=lgA 地震烈度:用来衡量地震破坏作用大小的一个指标。联系与区别:对于一次地震而言,震级只有一个,烈度则随着地点的变化而有若干个。一般来说,震中的烈度最高,离震中越远,地震影响越小,烈度越低。关系: Ml=1.5+0.58I0(震中烈度)7.影响地震动特性的因素。答:包括震源、传播介质与途径、局部场地条件这三类。8. 地震烈度是按什么标准进行区分的?答:按地震烈度表的标准进行区分主要依据是建筑物的破坏程度、地貌变化特征、 地震时人的感觉、 家具器物的反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