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喧宾夺主”的遗憾“喧宾夺主”的遗憾 打开文本图片集 一、案例背景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是新一轮课改的核心理念,即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进展,凸显“教”服务于“学”的追求,这是传统教学思维的颠覆,是课程改革的本质追求。 然而,在公开课上,有些老师仍然较多地把自己当做演员。当老师急于将精心准备的表演环节一一呈现时,学生则成为协助他们完美表演的小角色,学生的需要,老师视而不见;当老师妙语如珠,学生沉默不语,学生的感受,老师没有理会;当老师激情飞扬,学生努力地“迎合”,学生的思绪,老师避而不想,学生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任务,老师结束一场比较辛苦的表演。 这是学生学习进展的课堂吗?学生发自内心地表达了吗?学生学得怎样?学生积极表现了吗?学生选择了吗?……这样的课堂值得音乐老师思索。 笔者曾参加了一节创意课堂的公开研讨课《柳树姑娘》的听课活动,课上老师用“用多种方式诠释‘柳’”,老师的创意让我们觉得精彩纷呈,然而老师却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忽略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核心理念,非常遗憾。下面笔者就以该课的教学片段为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案例描述 (一)聚焦课堂片段一 本片段为发声练习导入环节,老师引导学生用歌声分别表现春风和铃铛声并进行二声部合作,经过练习,学生二声部演唱声音和谐,音准准确。于是,老师就开始进行二声部旋律的半音阶上行练习,一个半音高上去,学生的二声部音准出现了不稳定,老师随即又进行移调高半音旋律上行,高声部音准偏低,低声部出现了走调,老师随即又进行移高半音旋律上行,继续给孩子们练声,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经过几个半音,很多学生的音准不准了,最后一次练唱,老师带领学生进行演唱,学生又找回了调。 1.片段分析。该老师设计这样的发声练习不但可以创设情境,而且可以帮助学生练声,作为新课教学二声部的铺垫,可以说设计得比较巧妙。然而,课堂上老师只考虑到自己预设的音阶练习需要按部就班地完成,却忽略了学生课堂上出现的音准问题,忽略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 2.一点思考。歌唱教学不仅需要学生会倾听,更需要音乐老师仔细地、用心地倾听倾听,关注学生的声音,他们的歌唱状态、吐字咬字、音准、节奏等,当出现了问题时,应该及时采纳有效的、准确的、巧妙的方法加以引导。 如:本环节中,四年级的学生唱这样的练声曲并不难,旋律上行也是可以做到的,当学生第一次出现音准问题时,老师可以重复弹奏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