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漂”在伦敦:租不起房,就租船“漂”在伦敦:租不起房,就租船 左璐 伦敦的八月,夏季接近尾声。维多利亚正拿刷子、海绵清洁着自己的“家”——一艘普通的绿色平底船。四年半前,她以 15000 英镑的价格买下这条船,正式开始了水上船屋的生活。 在伦敦,有不少和维多利亚一样名副其实的伦“漂”。近年来,伦敦的租房成本不断上升,到今年月均价为 1271 英镑(约合人民币 11000 元)——这还只能租到一个不大的房间。这样的情况迫使“伦漂”们不得不另辟蹊径,寻求另外的居住空间。 一些年轻人选择“逃”到水上,买下或租下一艘船,成为“船屋客”。伦敦运河管理局的数据显示,20XX 至 20XX 年五年间,伦敦水域登记在册的船只数量就增长了 60%,其中三分之一变身船屋集中在伦敦及其附近的运河网络中。 30 岁的维多利亚是一名自由摄影师,四年前从巴塞罗那搬到了伦敦。来伦敦后她发现,之前可以在巴塞罗那租一整套公寓的钱,在这里只能租到一个房间。為了省钱,她选择买下一艘小船,生活在其中。 很快她发现,船上的生活不像她所设想的那样简单轻松——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资源问题。离开了陆地完善的水电气基础设施,船屋客需要自己制作发电设备,通过汽油发动机给电池蓄电来满足船上的日常生活用电。但可提供的电量很有限,无法支撑起烤箱、冰箱等大功率设备的同时运转。夏天时,船顶的太阳能发电板上能发挥些辅助作用,但只有两至三个月左右时间。 用水是船屋客需要面临的另一大问题,日常随处可使用的自来水,到船上变成了稀缺资源。洗澡的水量开始以瓦罐来计算,并且需要随时留心剩余水量,以及最近的水站有多远。用水的不便利,迫使一些船屋客开始琢磨如何就近净化运河水。除此之外,船上没有暖气,为了冬天取暖,维多利亚自己把船顶凿开一个洞,在厨房搭建了一个暖炉——暖炉旁边还要配备灭火器,防止木质船着火。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解决了基本的资源问题,船上的生活才刚刚开始。船屋室内空间通常较狭长窄小,为了节约空间,船屋客一般在船内安装折叠床,入睡前才放下使用。洗手间和浴室之间牵强留出可供人通过的空间,维多利亚行走在其间,时不时需要扭动身子,侧身才能通过。 住在船上这种“另辟蹊径”的生活方式,成本也并不如想象中那样低。 一方面,停泊费是不断累积的一项开销大头。英国的停泊费分为住宅式和非住宅式,前者每年需要交纳高昂的停泊费和市政税,获得停泊证和永久泊位;后者则需要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