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学前教育法草案》“痛点”待解《学前教育法草案》“痛点”待解 胥大伟 6 月 2 日,上海市公办托幼机构开园。摄影/本刊记者 殷立勤 多年来,学前教育进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使得“入園难”“入园贵”矛盾凸显。学前教育法则被寄予厚望,通过立法对学前教育的深层次难题、关键性体制机制问题做出明确规定,被给予厚望。 《学前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见稿)》(下简称草案征求意见稿)近日出炉并在小范围征求意见。但受访的多名业内人士认为,目前的草案中,政府的主体义务、普惠园的制度设计和落地问题、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的分担比例等核心议题不够明晰,许多现实“痛点”问题并未被碰触。 政府无法“包下来”的“公益事业” 多位受访学者认为,学前教育的立法,应明确政府的责任,而政府责任的界定取决于学前教育的定位、定性。 此次草案征求意见稿中,明确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国家实行三年学前教育制度,并将学前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范畴。 假如学前教育被看作是由政府通过公共选择的方式来供给的一种社会福利 ,那么,按常理说就应当通过公共财政资助的方式来予以举办,即“公办园”的形式。然而以地方政府的财力而言,很难有能力把学前教育全部“包下来”。 以西安为例,1500 多所幼儿园中,民办园占比 6 成多,幼儿园数量却仍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加之民办幼儿园收费高,盈利低,导致一些“无证园”悄然滋生。媒体调查发现,根据区域人口总量,西安市长安区韦曲镇需配备 40 所幼儿园,但全镇仅有 4 所公办幼儿园。政府对办园编制执行只出不进原则,因此很多有办园条件的投资人难以取得办园资格,先经营再申照的无证幼儿园大量存在,给监管带来了难度。 在此次草案征求意见稿中,对公办、民办两套投入体制,并未做出突破,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的分担比例也并未明确。 20XX 年,中国教育科学讨论院讨论员储朝晖在参加制定学前教育相关规划纲要时曾做过测算,幼儿教育经费应占整个教育经费的 9%,而 20XX 年底,中国学前教育的投入仅占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的 1.3%,这不仅低于发达国家 10%的比例标准,也落后于非洲国家 3.8%的比例标准。 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20XX 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 50175 亿元,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 40049 亿元,学前教育经费投入约占总经费的 8%,约占财政性教育支出比重的 5%。 学者建议财政性学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