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爱弥儿》中的自然主义教育主张及启示《爱弥儿》中的自然主义教育主张及启示 摘 要:卢梭借着爱弥儿的成长历程阐明了他的自然主义儿童观和进展观,这一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于教育改革的启示在于:教育改革必须回到儿童这个原点。童年是人成长与进展过程中的一个恰当的、必需的和有价值的阶段,是人进展中的累积阶段而不是一个片段,有属于他们自己的用于学习和开展适当训练的准备性;学校不应该被看作是与儿童的环境分离的,而应当被看成是儿童环境的扩展。 关键词:爱弥儿;自然主义儿童观;启示 《爱弥儿》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写于 1757 年的一本教育小说。在法国大革命时期,爱弥儿成了整个国家教育系统的愿景代言人。小说主人公爱弥儿所经历的自然主义教育,对世界教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直接成了 20 世纪进步主义教育理念的来源。即使在 21 世纪的今日,只要走进欧洲和北美的课堂,都可以触摸到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传承轨迹。自然主义教育主张对于当今中国的教育改革尤其富有建设性的意义。 一、自然主义教育主张 小说中的爱弥儿,是一个体验了一场自然主义教育的男孩,他的性格也在这样的教育中被塑造。爱弥儿最初的“自爱”意图过于进展,以至于他能够抵抗和克服通向“虚荣”的社会企图和压力。卢梭让爱弥儿在乡村的环境里自然成长,远离腐败的社会机构和习俗。 在他的小说里,卢梭进展了对基于自然主义的进步主义教育改革有显著影响的几个主题。一是童年,作为人成长和进展的一个固有的、有价值的阶段,有它自己的教育时间表;二是在一个准备好的环境中教育才能最美好地出现。这个环境保持了它的天然特性,是为配合儿童的学习准备而设计的,这种学习的准备性必须是通过呈现刺激他的好奇心和实行行动的情境来完成;三是儿童在宽松的氛围中学习并做出有关他行动的基本选择,但也必须享受或承受他们选择的结果。此外,小说《爱弥儿》中最具现代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的是卢梭的自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然主义儿童观与进展观。 (一)自然主义的儿童观 卢梭关于童年的概念与他写《爱弥儿》时期主流的儿童观点形成鲜亮对比。18 世纪早期,思想家约翰·卡尔文(John Calvin)的“把童年当做一个必要的罪恶必须尽快地穿越”的思想在人们心中仍然根深蒂固。他认为,孩子,尤其是年幼的孩子,是肮脏的、吵闹的、恶作剧的,有邪恶和懒惰的倾向。在传统的观念里,“好孩子”就是如成人一样的孩子。“好孩子”,是微型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