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中医感冒用药【中医感冒的分类和用药】中医感冒用药【中医感冒的分类和用药】 凡因感受四时不正之气或外界风邪侵袭人体所引起的头痛、鼻塞、流涕、喷嚏、声重、恶寒、发热和咳嗽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外感疾病,统称为感冒。感冒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两季多发。由于四季气候的变化和感受的病邪不同、患者的体质强弱不同、感受风邪轻重深浅的不同,因此,中医在证候表现上可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及体虚感冒几大类。若在一定时期和环境内,感冒有广泛的流行,呈集体发病趋势,不论男女老少,证候多相类似,医学上称为“时行感冒”,也就是现代医学称为的“流行感冒”,简称“流感”。 体虚感冒 体虚感冒多发于年老且气血两虚者,或体质素来虚弱,或大病后正气不足、卫外不固、免疫力低下者。 1.气虚感冒症见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痰白、气短懒言、四肢倦怠、舌淡苔白,这是由于素常气虚、卫外不固、风寒束表、内合于肺、肺失宣畅所致。治宜采纳扶正祛邪、益气解表之法,可选用参苏饮加减,方药为人参、桔梗各 6克,茯苓、葛根、陈皮、枳壳各 12 克,苏叶、前胡、半夏各 15 克,甘草 9 克,水煎服,每日 1 剂。中成药可服用参苏理肺丸,方中苏叶、葛根发散风寒,治头痛无汗、恶寒等风寒表症为主药;橘红、桔梗宣肺散寒、止咳祛痰为辅药,北沙参合天花粉、黄芩滋阴润肺、生津润喉,疗虚热咳嗽、声哑,浙贝母、前胡、法半夏、苦杏仁清热降气、止咳化痰,厚朴合半夏燥湿化痰、下气降逆,大枣、生姜健脾和中,共为佐使药。此药为水丸,每袋重 9 克,口服 1 次 1 袋,1 日 1 次,白开水送服。食疗可服用苏粳粥:将苏叶 10 克布包先煎去渣取汁备用;取粳米 100 克,如常法煮粥,待粥熟后兑入苏叶汁,搅匀稍沸即可服食。 2.阳虚感冒症见头身痛苦、恶寒重、发热轻、无汗或自汗、面色恍白、语声低微、四肢不温、舌淡体胖、苔白,这是由于患者素来阳气不足,卫外不固,易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感风寒,而寒多热少所致。治宜助阳解表,方选参附再造丸加减。方药为人参、羌活各 6 克,黄芪 15 克,附子、肉桂、甘草各 3 克,防风 9 克,细辛 1.5 克,水煎服。此方发汗解表而不伤正气,扶正而不恋邪。 3.血虚感冒症见头痛身热、微寒无汗、面色不华、唇甲色淡。这是由于阴血亏虚,复感外邪营卫失和而感冒。治宜采纳养血解表之法,方用葱白七味饮加减。方药为葛根 15 克,淡豆豉、麦冬各 12 克,地黄 9 克,葱白 1 段,生姜 5 片,水煎服,每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