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中国传统节日里的诗意栖居中国传统节日里的诗意栖居 摘要:物质丰腴满足的仅仅是动物感官的愉悦,恰恰在物质的繁荣中,人却总是迷失自我。“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赫尔海林的诗句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海德格尔漫漫哲海之旅。在冥思苦想中,海翁顿悟、狂喜,原来“栖居”即是人们苦苦寻求的神性“存在”。自此,劳绩的人生沙漠得以润色,不再寂寥;人生虽也蜉蝣,但多了希冀与寄予。海翁开启了人性之光,让人们在迷途中不再迷惘。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国三大传统节日的分析来感受我们“诗意的栖居”,体味我们“神性的存在”。 关键词:春节 端午 中秋 一、春节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诗人时间生活里最流光溢彩的篇章。春节,原名元旦。“元”的本意是“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又称“三元”。既然是一年的头一天,应该是充满希望的。但因为境遇的不同,在诗人眼中,它有时也象征着百无聊赖的人生周而复始的开端。如: 元稹《岁日》:一日今年始,一年前事空。凄凉百年事,应与一年同。 春节的两大主题是驱旧和迎新,围绕着这两个主题,中国人民有贴春联、除夕守岁、拜年、给压岁钱等习俗,诗人们也写了很多触之于心而形诸笔端的篇章。 (一)春联 新春伊始,春节将至,根据我国的传统习俗,城乡百姓家家户户总要贴上新的春联,以示辞旧迎新,期望度过和和美美的除夕之夜,迎来喜庆喧闹的新春佳节。春联是中国独有的春节民俗形式,其艺术形式和文化内涵十分独特,有外国语言和文字所无法企及的美感。春联,古时称为“桃符”,也就是在过年时用两块桃木削制成一寸多宽、七八寸长的木条,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悬挂在大门旁,用以辟邪。这桃木板称为“桃符”。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如:宋代诗人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主题。 (二)除夕守岁 除夕,就是正月初一的前一天夜晚。“除”是除旧布新的意思;“夕”是夜晚。因而除夕就有辞去旧年迎来新年的意味。在除夕之夜,人们家人团聚,围坐在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赶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守岁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