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中学作文教学之怪现状中学作文教学之怪现状 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假如用一个字来概括的话,那就是“怪”。“怪”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怕”,二是“糊”;“怕”就是害怕,“糊”就是糊弄。 中小学阶段,语文课是母语基础课,非开设不可。开设语文课就得写作文 ,这是天经地义的。因此,语文老师就要教写作文,学生就要学写作文,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可现实的情形却很奇怪,老师和学生提到作文就害怕,虽说怕,但又躲不过去;老师总不能不教作文,学生也不能不写作文。怎么办?于是就“糊”,老师糊弄学生,学生糊弄老师。 学生怕写作文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他们常常调侃说:“想起作文皱眉头 ,提起作文就摇头,写起作文咬笔头,老师催交才开头。”也有的说,“作文难,难于上青天”。学生怕写作文亦非一日,笔者读小学时就曾高唱“猪怕年,鸡怕五,学生就怕星期五”(那时穷,一般过年才杀猪,八月十五才杀鸡;当时的作文课一般都安排在星期五)的顺口溜。但怕也没有办法,有语文课就要写作文,因此就“糊”,马虎应付,草草了事。这种应付也许从初学作文就开始了。到了中学,随着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又为“糊”找到了新的理由:有的说,我成不了作家,没必要花功夫去练作文;有的说,作文无关紧要,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还有的说,作文好坏对考试成绩影响不大,最多相差三四分。于是也就“糊”得更加心安理得了。 学生对写作文是怕,是糊,老师怎么样呢?也怕,也糊。 老师怕教作文、怕改作文。教作文、改作文就糊弄。教什么?怎么教?不少老师对此心中没底。作文“指导”通常是照着课本上的“作文训练”读一读,有的干脆就直接在黑板上写个文题,然后抛出一个字:写。学生写了交上来后,老师面对高高的“两座大山”(通常每人教两个班)望而生畏,又很少有像愚公那样挖山不止的。到了非批改不可的时候,便急匆匆浏览一通,打个分数,写一句或几句无关痛痒的评语。至于讲评,有的省略,有的几句话带过。如此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就算完成了一次作文训练任务。这样的任务,一个学期也仅有六七次。老师的“糊”也有其依据。有的认为作文不用教,靠的是先天素养,有的认为作文不是教出来的,是学生自己练出来的,有的认为作文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时间很难奏效。如此等等。这些看似在理的话无形中影响着作文教学。 “怕”和“糊”的直接结果是学生的作文水平处于一种自然状态。写记叙文,唠唠叨叨,颠三倒...